在国家“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指引下,《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建设文化强市”。文化是城市品质的标识,文化强市建设不仅是廊坊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厘清文化强市内涵,明确发展目标
关于文化强市的内涵,学术界尚无统一界定。一般认为,文化强市指从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出发,发掘城市文化潜力,实现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对接、双赢,最终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内聚力城市。文化强市的标准与评价体系也无定论,很多城市都是从文化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来考量。硬实力包括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硬件设施、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文化产业产值等;软实力包括文化艺术精品、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管理、文化产业人才、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等。
按照《廊坊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2025年廊坊市文化强市发展目标的基本涵义包括八方面,即建成全省文化改革创新发展高地、基本建成京津冀休闲旅游目的地、公共文化示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等。总之,文化强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用文化来凝聚力量,提升廊坊城市形象和区域综合实力。
◆盘点基础和优势,积蓄文化强市建设势能
廊坊市一直重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基础。
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文化强市根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城市品质的显性表达,是文化强市建设的根基。廊坊市2016年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已实现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阵地、镇级为纽带、村级为延伸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全市建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3505个。廊坊市文化公园、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等已成为文化地标。打造出“中国核雕之乡”“中国景泰蓝之乡”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供给服务和消费设施场所。
文化惠民活动也丰富多彩。“月来月有戏”精品演出年、“彩色周末”广场活动、“书香廊坊”读书会等特色文化活动走进基层,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起到了文化价值引领作用。
持续壮大的文化产业筑牢文化强市支撑
建设文化强市,产业是支撑,文化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是文化强市的标志之一。“十三五”期间,廊坊市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贡献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达151家,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2.2%。以出版印刷、工艺美术、影视传媒、动漫游戏、会展服务、演艺娱乐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项目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廊坊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目前,规上文化产业项目达182个,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示范基地13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4个、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10个、文化体验小镇10个,且发展后劲十足,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断深化的文旅融合发展释放文化强市新潜能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廊坊市旅游业主体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4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重点村10个。文旅品牌新形象逐渐确立,先后荣获“京津冀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魅力和品牌价值会奖目的地”等称号。2020年末,廊坊市被命名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文旅融合发展,融合是关键。廊坊市依托本地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一方面,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艺术品制作等相融合,倾力打造“中国景泰蓝之乡”“大厂影视小镇”等文化名片;另一方面,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举办各种文旅活动,营造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文化铸魂,激发文化强市建设强劲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廊坊市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加速了文化强市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
文化强市一定是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城市。廊坊市于2020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未来更要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做好一系列工作。一是抓住首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既有真理说服力,又有实践指导力,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二是抓住根本。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抓住重点。重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人民的内在追求和实践自觉。
做好精品文化,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有精品意识,要用精品支撑文化品牌建设,以精品引导文化消费。打造精品文化,体现廊坊市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创新则是关键。
廊坊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国家级非遗项目达22项,省级非遗项目达115项,市级非遗项目达317项。要对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补充、拓展和完善,激活其生命力。同时,还要发掘“文化+”的各种可能性,在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品牌营销、配套服务等方面做精做强,让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吸附人才,提升城市文化创造力
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要积极探索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和本土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除了政策扶持、财政扶持及提供相关便利服务外,可以依托优势产业项目吸附人才。“十四五”期间,要以域见未来、龙之梦、梦廊坊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招引各类紧缺人才。加强与全国文艺大家合作,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提升精品创作水平。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搭建创作平台。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汲取丰富营养,讴歌新时代、塑造新形象。
全面构建“大文旅”格局,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廊坊市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大文旅”的实施。目前已明确“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整体空间格局定位和“京津乐道·绿色廊坊”的品牌发展目标。
要紧扣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市。一方面,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载体,关键要把京畿文化、宋辽文化、宫廷艺术、燕赵文化、非遗文化进一步融入旅游业发展,旅游即文化,文化即旅游;另一方面,要创新思维、扩展视野,把廊坊特色文化内涵贯穿于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文旅产业带建设的各个环节,在运河风情、田园风光、民俗文化、运动康养、影视文创、会展商贸六大重点旅游产品体系上突出差异化和品牌化,提升文旅影响力,讲好廊坊故事。
本文为 202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加快文化强市研究——以廊坊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2071)
(作者:李立群 系中共廊坊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