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赵津 亢赜
廊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作为中小型智慧城市转型建设的代表,廊坊在交通、市政服务、医疗保障等领域进展迅速,目前已经有大批数据中心落地。廊坊开发区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已构建了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体系,能够快速发现区域内环境污染来源,有效改善了辖区内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廊坊智慧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截至2020年底,临空经济区吸纳投资达337亿,包含12个产业项目、127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工作正加速推进。
多年来,廊坊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智能应用在政府管理、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为廊坊市后期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廊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廊坊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主动引进众多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逐年提升。但廊坊作为中小城市,仍面临着城市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资金支持与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要素供给问题较为严重,致使廊坊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瓶颈。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
人口要素供给存在结构失衡。根据廊坊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廊坊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25827人,约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23.86%;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543106人,占64.84%,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约为49.9%。通过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我市人口要素供给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首先,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使得我市无法持续为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输送相应人才,导致信息相关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数字化建设进展缓慢;其次,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有上升空间,人口数、质的双重失衡是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供给失衡。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脊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保证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目前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供给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总量不足等问题。作为中小城市,我市社区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等资源分布不均,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盲区”。除此之外,数字乡村建设也相对落后,农村就业、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
资源浪费与“信息孤岛”现象存在
目前,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多个行政部门和企业负责推进,比如智能交通、智能工厂、智慧医疗等。各部门在发挥自身信息优势的同时也受到了自身职能以及可调配资源的限制,各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各部门间的数据互用性较差,产生了众多“信息孤岛”。这种信息壁垒不仅使得业务协同进展较为缓慢,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问题。
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市民参与程度较低
目前,较多市民对智慧城市工程项目不甚了解,甚至没有接触过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知识的缺失致使居民对各种智慧城市惠民利民平台采取不参加、不使用的观望态度。政府、企业、市民三方沟通渠道的阻塞,导致市民对于各种智慧项目参与度变低,而当市民参与程度较低时,不仅会使企业产生重盈利轻便民平台的现象,还会导致多种盈利项目的市场适应性差,无法实现预期利润,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事倍功半。
推动廊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坚持市场导向,做好要素供给结构性平衡
智慧城市作为新生事物,是新型城市化的升级版本。这种复杂性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时,要由点及面地推进,积少成多,避免做仅靠政府力量强推的“大方案”,而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按照人民的现实需求,逐步构建各个领域的智慧子系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智慧城市建设队伍,建立试错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效益,自下而上、由点及面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把握城市功能布局定位。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自身在城市群层面的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廊坊应继续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配合自身产业集群,继续扩大产业链式招商及PPP合作招商。与此同时,应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各大县城的交通网络,部署专业化的货运通道,如重载铁路、重载公路等,提升廊坊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资。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出台普惠性扶持政策,鼓励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来廊坊就业,注重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廊坊市户籍制度改革,简化异地公积金贷款手续,让农民工能够更为快速便捷地落户城市、扎根城市,从而有效提高人口要素的供给。同时,政府、市场与社会应增加教育投入,合力促进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廊坊市未来人口资源的整体素质。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满足城市的运行需求。在人流量较大的城区增加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数量,在新老城区衔接处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质量,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结构和布局,借助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借助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借助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来扩大智慧城市建设。
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共享和管理机制
首先要统筹各级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加快建设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应用标准,鼓励各行业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构建高效集约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其次,为了打破“信息孤岛”,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各级部门、公共机构以及企业积极公开数据资源,相互配合,建立统一的云基础设施,防止信息重复收集汇总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最后,政府要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监管,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抽查工作,消除市民对于数字化建设所带来的信息泄露顾虑,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打造多方参与、互利互惠的开放式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政府、市民、企业三方的积极配合。为了使公众了解智慧城市的便民、盈利等特性,应加强宣传工作,定期开展有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构想、进展及成果宣传,设计专门的线上线下交流模块,利用官方微信、热线、座谈等方式听取不同层面群众的意见,拓宽公民表达需求以及反馈的渠道,增强公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通过三方联动,解决智慧城市定位混乱等问题,把智慧城市的便民性、盈利性和管理性有效结合起来,建立互利互惠的开放式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廊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加快建设廊坊新型智慧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2102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