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会议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思路,加大推进力度,把开发区加快打造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常重视开发区建设,抓改革、抓创新、抓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建设发展。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要求相比,我省开发区建设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发展水平不高、功能定位不明、体制机制不活、营商环境不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是我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凸显了创新的重要地位,也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对开发区而言,创新发展是必然要求。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高新区和经开区自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引领创新发展的使命,是整合创新要素最有效的载体,是集聚创新产业最核心的平台,也是探索体制改革最活跃的前沿,必须义不容辞地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旗扛在肩上,努力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这样才能跟上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发展是我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会议上通报的全省开发区发展排名,位列高新区第一名的石家庄高新区,目前已进入全国115家国家级高新区前20强,其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注重创新发展。石家庄高新区近年来突出创新创业环境的打造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文件,培育发展了8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了40多家科技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建设了6家国家级孵化器和92家市级以上的技术中心,搭建了包括常态化路演、科技支行、产业基金等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辅料与制剂、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光电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园区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经验表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核心在培育新动能,整合新要素,集聚新产业,要实现这些,创新发展是唯一路径。创新发展包括方方面面,关键是在创新理念、创新形态、创新内涵三个方面着力。
创新发展理念,在理念上实现根本性、革命性的转变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经济现象、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技术突破。比如,产业发展从以往的分解、融合以及新业态出现,到前后、上下、左右的跨界融合与穿透;企业发展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过去的产业要素资源配置,还有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生态环境等;外延发展、外生增长被内生增长、内涵发展所取代。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开发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必须不断创新。
与先进地区对照,表面上我们缺的是新产业、新方式、新技术,实质上我们缺的是新观念、新思想。所以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用新思想驾驭新模式,用新模式架构新技术,用新技术衍生新业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应该成为开发区所推崇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正如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会议上强调的,“办好开发区,必须在理念上实现根本性、革命性的转变”,“要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确保开发区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大势”。
创新发展形态,推动开发区发展形态向“特色化、生态化、产城融合”转变
“特色化”就是着力改变我省开发区目前存在的“产业特色不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加大产业统筹规划力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各地应迅速理清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和关键环节,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加速形成特色化产业发展格局。支持特色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建设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各类特色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形成品牌效应。
“生态化”就是高标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着力推进开发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培育一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加强开发区环境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构建绿色产业链。引导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促进更多的省级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推动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和推动开发区开展生态环保国际合作。
“产城融合”就是高标准建设宜居宜商宜业新城区,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开发区优化空间布局,注重与主城对接,优化人居环境。在开发区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基地、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等城市新型经济载体,实现产业发展、科技发展、商贸服务、社区建设的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强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新城区。
创新发展内涵,突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
一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属“主动力”创新,是全面创新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五个方面: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是开发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中关村、深圳、无锡等高新区的快速发展靠的就是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我省开发区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应主动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加大招引力度。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是开发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个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投资环境、城市建设环境等,要研究制定更优的创新创业政策,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特别是培育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根本。中关村有2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新产生3000至4000家中小企业。西安、武汉等高新区通过环境营造,每天新产生大量的中小企业,加快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是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基础。开发区要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各类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开发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是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手段。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
二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属“原动力”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开发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田。从当前看,我省开发区存在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用人、薪酬、人才引进等改革明显滞后,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所以,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开发区行政效率;转变开发区职能,推进开发区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机关建设;支持开发区构筑“公平、公开、透明、便捷”的综合商务环境,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和“一网式”办公系统,形成精简、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开发区管理体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行政职能定位。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试点,应优先放到开发区先行先试,不断增强开发区的创新意识。
三是突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要在开发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理念。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机会和空间。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开发区文化体系,打造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使开发区永远保持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