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技术迭代升级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要构建清单导向型技术创新共同体、围绕产业链部署技术创新链、建立柔性化技术创新机制,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完善的新基建体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要突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提升新基建功能水平;强化“需求引导、有序推进”,拓展新基建融入维度;注重“城乡统筹、互联共享”,优化新基建空间布局。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字经济标准体系,构建全过程动态智慧监管体系,以数字经济规范化、健康化发展赋能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迭代升级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

技术创新是促进数字经济升级蝶变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韧性的关键。人类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均始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迭代升级。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不断助推社会经济形态革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构建清单导向型技术创新共同体。围绕高端光刻机及相关技术、芯片制造及相关设计工程软件等“卡脖子”技术领域,部署重大科研专项,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企业联合构建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清单导向+研发协同+政策支持+转化应用”创新共同体,集中力量攻克行业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围绕产业链部署技术创新链。对河北而言,要抢抓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的重大机遇,锚定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进中的技术创新,鼓励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主链企业+研发机构+综合服务”多链点、多主体的链式技术创新体系,协同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形成先进技术与行业融合发展链式创新体系,增强行业系统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

建立柔性化技术创新机制。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将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向创新型平台和企业聚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要围绕渐进式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鼓励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搭建云创新实验室、云创新平台等,开展技术、场景应用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

多元化路径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需求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全方位改造和提升,促进资源要素在产业及各环节间的流动、重组、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重塑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要根据实体经济行业特点、市场主体特征,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增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活力。

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技术创新驱动路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我省在钢铁、医药等领域基础雄厚,应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组织形态上,依托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网络应用建设,布局一批新一代5G“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新应用场景,实现人、机、物的智能交互和精准化管理。产业模式上,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联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智造中心+制造工厂+智慧服务”全产业链模式。产品供给上,通过数字化模拟和智能化识别,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化生产,满足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

利用互联网+平台经济+产业链接一批。平台嫁接路径是指实体经济通过与互联网技术、平台经济进行嵌入、联结和再生成,实现流通、消费、服务等某些环节网络化和数字化。一是产业互联网+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要,衍生一批产品研发设计、智能化流通配送和服务管理的服务企业。二是消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借助各类大型电商平台,将生产端与需求端精准对接,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实现价值链跃升。三是龙头企业+特色化互联网平台。由行业龙头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产、加、销互联网平台,以产地仓+销售仓方式畅通网络销售渠道,带动行业数字化升级。

集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一批。新技术集成应用融合路径,是指利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技术系统性集成的新场景,赋能实体经济,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一是“无中生有”型融合。将创意思想、创新理念与AR、VR、MR、HR等技术相结合,生成动漫、游戏等沉浸式、体验式产品和服务。二是“有中生优”型融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植入行业各个环节,实现行业降本增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三是“有中生新”型融合。将数字化应用新场景与原有产业嫁接,生成新业态。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康养、云旅游等。

完善的新基建体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

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是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架构支撑。数字经济时代,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联通物理空间和虚拟世界的基础。从实际看,我国新基建体量相对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建设水平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持续优化和完善新基建体系。

突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提升新基建功能水平。要遵循传统基建与新基建互补融合的思路,加快布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推进跨行业跨界融合和互联互通。积极探索研究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通信等新型网络,推动新基建向智能化应用升级。

强化“需求引导、有序推进”,拓展新基建融入维度。要紧跟生产端和消费端数字化升级新趋势,加快布局一批具有个性化、融合化、开放化特点的平台型、共享型新基建。围绕制造业数字化需求,重点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建设,夯实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链条式升级基础。以数字新基建精准对接消费新需求,加快布局一批平台化、场景化消费新基建,打造以新基建为支撑的消费新业态。

注重“城乡统筹、互联共享”,优化新基建空间布局。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基建有机衔接,统筹移动物联网、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规模化部署,推动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向卫星城、县城、乡村扩散。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村农业融合渗透,催生一批与新技术、新基建密切相关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新业态,通过新基建实现城乡互联、互享、互惠。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需求。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海量”数据应用场景优势,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其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持续增强。但也要看到,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技术应用标准不一、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数字经济规范化、健康化发展赋能实体经济。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是指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应用、交易、安全运行等资源配置活动,实现数据的价值变现和增值。要依托我国海量数据优势,建立基于多领域采集、分级分类管理、数据确权、数字资产定价、数据交易于一体的大数据流通交易机制。鼓励大型平台企业建立消费大数据图谱,以消费端信息供给促进需求端数字化生产,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建立数字经济标准体系。围绕数字设施、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数据交易等领域,建立对接国际标准的数字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明确数据使用、交易边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基础、安全、管理、检测等标准制定,为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遵循和示范。

构建全过程动态智慧监管体系。政府部门要健全数字企业、数字平台市场准入规则、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对企业数据采集、存储、交易、应用、销毁的全过程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王春蕊,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上一篇: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下一篇:共同富裕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