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已取得飞跃性的进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成果,不仅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贡献,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历程,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从道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发展到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最新概括和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是全面的,其现实验证和理论展开是一个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全面建设的过程。这在今天已经成为我们全党的共识。但这样一个认识的获得,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总结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验教训,主要是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那时还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视角总结经验,还没有对全面发展的过程性作出系统思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的深广发展已经把其过程性课题提到了人们面前。认识要与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掌握“社会主义是全面的”这一重要原理,既要掌握其多方面性的要求,又要掌握其过程性的要求。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谈到真理问题时曾经指出:“真理是过程。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和技术),走向客观真理”;“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
列宁还指出:“认识的辩证法”:“认识向客体的运动只能辩证地进行:为了更准确的前进而后退—为了更好的跃进(认识?)而后退。相合线和相离线:彼此相交的圆圈。交错点=人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列宁《哲学笔记》的上述批语:一是从认识论上论述了“真理是过程”,论述了掌握全面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和过程性。这就为我们认识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过程性特征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是全面的”,其全面的发展和展开,需要有一个包括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及其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
二是阐述了实践在认识的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向客体运动的交错点是实践。实践使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这一重要哲理,可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全面发展及其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其关键所在是:“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全面发展,还在继续,正一步步展开。这一伟大进程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上,都作出了新贡献,结出了新硕果。
三是告诉我们,认识向客体的运动只能辩证地进行。在这一非直线的而是螺旋式的前进运动中,有螺旋上升的回旋低点,形似倒退而实则前进的曲折。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掌握其规律性,是多次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结果。认识与实践相符合,是相合线和相离线结成的圆圈,每一种思想等于整个人类思想的大圆圈上的一个圆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恰似由很多螺旋圆圈组成的大圆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和新成果,已经一步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为什么、怎样发展以至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在当今中国的展现
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片面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同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仅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而且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最高阶段的完整的社会,把自己的全面性的内容充分体现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步还不太久,曾经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经验教训,把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的这一基本原理,尖锐地提到了人们面前。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就应该自觉地正视和把握社会主义这一根本要求,力求避免片面性、力求避免盲目性的发展。
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实践,社会主义的这一科学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已一步步展现出全面发展的过程性特点。它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鲜明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性及其过程性特征。
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依据。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已是社会主义,但还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具有极其显著的过程性特点。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等九个方面的内容都具有过程性特点。这些过程性内容的全面发展,逐步摆脱不发达的阶段,需要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又会呈现出发展程度不同的若干小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入新世纪,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面对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
相应的,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国情依据的党的基本路线也日益有了重大的全面发展,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到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系统论述,再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开辟新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再比如,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全面体现,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共同发展,一步一步地走向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走了三步: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是实现小康,第三步是从基本小康进到全面小康。总之,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马克思语)。
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课题,解决了它就能够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德国诗人海涅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说出了这句名言。他还进一步说:“我们时代的伟大课题是什么?就是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创立自己学说伊始,就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之别,确定了与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解放的新纪元。在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课题是解放。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路,进行了四个时期的革命实践,圆满回答了那一时代的伟大课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再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国情和时代都有了新的变化。现在的时代课题是什么?就是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抓住了发展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时代课题;这一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把发展置于科学的轨道上,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日益展开,充分体现出来了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真理属性:真理是全面的,是过程。党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四十年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后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展开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也呈现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道路、理论、制度诸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升华了“发展”这个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成为了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的发展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升华,首先是这四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达到了新的“全面”:小康已由基本小康,走向全面小康;改革的发展已进入全面改革;依法治国要求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也发展到全面从严治党。其次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虽各具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却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治国理政的四位一体战略方针。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确立为社会制度的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理政兴国、统率全局的大方略。
为适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应地也要求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飞跃性发展。这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已在发展的理念中包括了破解发展难题,以摆脱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状况;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厚植发展优势的内容;也包括了共享的要求,指明了走向共同富裕的方向。
总而言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篇章。(江流)
附言:作者1989年曾写过《社会主义是全面的》一文,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全面性的真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因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求全面的建设。该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总结了实践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阐释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可参阅:《社会主义论集》(江流/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