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占元(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些论断,阐明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饱含着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
做好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深熔铸在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表明,应把作为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贯通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方向。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中国特色”,对于探索和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密切结合理论和实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应从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等维度入手。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总的来看,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维度着手,深刻认识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资源。唯有如此,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鲜明特色。
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坚实的根基。
在中华文化世代赓续、历久弥新的历史传承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力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价值取向,“仁者爱人”“修己以安人”的仁爱思想,“诚者,物之终始”“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革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无数仁人志士以救亡为己任,展现出为振兴中华而一往无前的勇气。
五四运动爆发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努力追赶时代的勇气和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党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把握中国大势和世界大势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这一自信紧密相关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形成的文化基因和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把握两个关系
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需要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两个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汲取了中华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应用。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概念,语出《诗经》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等表述。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也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而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合理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才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发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具感召力、亲和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