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进行整体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支撑京津冀地区持续健康发展,并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位势,引领周边地区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当前京津冀产业梯度分布、垂直分工的既有格局下,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充分认识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性
按照相关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破解首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探索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二是打破行政分割,推动京津冀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三是完善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五是增强京津冀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和全国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实现上述目标,最为关键的是推动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向更高水平迈进。
就京津冀产业发展状况而言,河北的经济规模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5%,第二产业接近55%,第一产业甚至高达90%以上,即使是比重相对较小的第三产业也占到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31%。如此的经济规模,决定了河北在京津冀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决定了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京津冀地区产业整体升级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河北的产业层次不能实现有效提升,京津冀地区产业的整体升级也将难以实现。因此,必须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并加快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尽快确立与京津水平分工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准确认识京津冀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及我省在其中的地位,并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当前,京津冀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北京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导,天津工业与服务业并重,河北以工业为主导;在产业链上,京津企业更多地占据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而河北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中低端环节。从表面上看,京津冀这种产业分工似乎是合理的,但这种沿产业链呈纵向梯度分布的产业分工,本质上是一种垂直分工,即以一个或多个产品或服务为核心,地区间在生产或服务环节上的分工,这是典型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工方式。这种分工虽然存在互补性,但同时又存在较强的依附性,欠发达地区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而且始终受到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地区的制约,难以实现有效升级,不利于区域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要看到,在京津冀既有的垂直分工格局下,河北的绝大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如果一味被动等待京津的产业转移抑或沿着产业链纵向升级,进程必将十分缓慢。因此,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是打破京津冀既有的产业垂直分工格局,推动京津冀产业发展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过渡,进而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变。只有这样,我省产业才能尽快向更高水平迈进,京津冀也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坚定信心推动河北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实施和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为推动河北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与京津水平分工提供了重要机遇。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河北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纲要》将河北定位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不仅给予河北巨大的政策支持,而且并未限定河北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河北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使河北能够通过打造高水平商贸物流载体和高开放度贸易平台,加快发展高端商贸和物流产业,形成服务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商贸物流产业优势。
三是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将全面加快河北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互动的城镇体系,这必将为打造高端产业和要素集聚平台提供有利条件。
四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河北发展高端产业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北京创新资源密集,拥有全国1/4的高校、1/3的国家实验室、1/2的院士;现代服务业发达,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以上。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加快,必将有大量教育、科研、医疗、信息等服务机构向河北转移布局,这不仅会直接推动河北服务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而且可能形成乘数效应,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向河北集聚,提高河北高端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五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必将有力推动河北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河北吸引集聚高端产业和要素创造新的环境优势。
六是虽然河北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但经过多年发展,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形成了很好的基础,建成了一批发展水平较高、集聚能力较强的产业园区,具备建设成为京津冀高端产业重要支撑区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得当,完全能在高端产业发展上形成局部优势。
多措并举加快河北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困难在于,发展高端产业所必需的优质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本依然缺乏。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河北自身思想观念陈旧、改革进程缓慢、发展动能不足、城镇化滞后、缺乏高端平台等多方面的原因。鉴于此,推动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多措并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打造高端产业和要素集聚载体,全面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软硬环境。
强化“三种思维”,准确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一是强化超前思维。摒弃被动跟进的传统思维定式,瞄准新一轮产业竞争的焦点,超前选择并布局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力量,持续发力,力争在发展新产业上取得突破。二是强化融合思维。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产业升级的规律和特点,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兴业态,力争在传统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三是强化协同思维。抓住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与京津共同推进财税体制和公共政策改革,消除制约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同时加快与京津建立产业共谋、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充分利用京津优势资源,引进集聚一批高端产业项目。
发“三个动能”,凝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一是激发政府动能。在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健全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政治生态,强化正向激励,充分激发各级干部担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激发创新动能。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各项政策,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配套和衔接,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充分激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等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三是激发企业动能。切实落实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政策,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政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充分激发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打造好“两类平台”,搭建高端产业和要素集聚的有效载体。一是打造好城市这个要素集聚平台。以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为抓手,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做优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做大中等城市,做精小城市,加快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高城市对产业和要素的集聚能力,使城市成为吸纳和集聚高端财智要素的核心载体。二是打造好开发区这个产业集聚平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模式创新,完善开发区评价和考核机制,因区制宜、分类制定支持政策,充分激发各类开发区的内在活力,使开发区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