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所谓新型举国体制,是一项集中全国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为根本旨归,以攻克某项重大项目或完成某项重要任务为主要目标,以实现突破性发展和跨越式进步为外在表现的独特体制,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之义,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处于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布局到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从“嫦娥工程”的稳步前进到“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经济实现正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展现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危难时刻有了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中国经济社会有了赖以稳定和发展的政治保证,可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技术攻关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显著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经济,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不断提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同时注重激发地方和基层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精神,实现“破”与“立”并举、“制”与“治”融通、“顶层设计型改革”与“问题倒逼型改革”统一。此外,坚持党的领导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从整体上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的能力,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聚焦国家需求建立战略性任务决策机制,形成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强大的集中决策、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能力,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能,把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集中于既定的战略目标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二)

  用系统观念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应对复杂局面、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科学指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拓展深化。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力量调整组合,新旧世界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正在进行深刻演变;从内部环境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区间进入到中高速增长区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但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和趋势没有变,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这个“时间窗口”首先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期面临着从“追赶者”到“弄潮儿”的角色转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普遍重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当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改革创新创造了“时间窗口”。

  用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工作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要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锚定远景目标、谋划推动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强化顶层设计,左右协同、上下联动,形成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协同机制。可以说,越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越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系统观念的重要性就越发突显。

  坚持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谋划发展,就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两个循环,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历史和现实、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关系,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构建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特别是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用系统观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制度优势。需要运用系统观念,推动“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激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国家科技组织模式,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崇高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价值诉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实践证明,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有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够作出正确决策,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是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用以人民为中心锚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旨归,就能使经济发展既有“为了人民”的价值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动力,最终通过“人民共享”契合和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十四五”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倒逼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升级适配性的提升。要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更多更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实现人民利益,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紧紧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十四五”时期,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行为都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我们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最大范围地凝聚人民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力量,尊重其意愿、保障其权利,尊重首创精神、鼓励创新发展,使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充分共享。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具有显著的政治优势、协同优势、价值优势和战略优势,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作者:何虎生,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上一篇:理论传播要能言善言
下一篇:脱贫攻坚精神的鲜明特色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