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秦法(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重大问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SZK10593001〕首席专家)赖远妮(系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史教育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必须科学把握大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做到循序渐进,实现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
小学阶段:以“历史故事”为主题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认知发展水平尚处在较低的阶段,概念思维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形式为主。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党史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历史故事”为主题。首先,将深刻的道理用生动浅显的故事呈现出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历史故事的选择、设计和编排上,要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强教学内容的情境性,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印象,增强对党的情感。其次,将特定的历史故事融入相应的游戏活动中。运用游戏活动的方法,对小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是对小学生具体形象性认知特点的最直接运用。教育中要注重加强游戏活动的预设性,在难易程度上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实现开发娱乐天性与提高认知、陶冶情感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其爱国热情。第三,将典型人物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出来。小学生因认知发展受限,决定了其难以接受深刻的说理教育,而具体形象性认知特点则有助于其通过行为模仿、角色扮演的方式改变心理结构。教育中应注重小学生认知水平对扮演效果的影响,选取可模仿的人物角色、易感染的历史情境展开仿真表演,通过具体的、直接的、真实情感的投入,增进学生对历史处境、人物情感、品德行为的体验和感悟。
初中阶段:以“伟大精神”为主线
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追求自我认同感,内心世界日益丰富,对外界情感体验能力和认知能力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开展党史教育应以“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为主题。首先,在任务驱动中探寻“伟大精神”。教育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特定任务的驱动下收集查找伟大精神相关资料,并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丰富党史知识储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任务的主要参与者,又是问题的主要发现者,同时还是成果的主要受益者,使其在对原有党史知识的重构和所学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能深刻领会及掌握伟大精神的内涵和特质。其次,在情境创设中体验“伟大精神”。教育应注重通过各种历史情境的创设,发挥历史事件的感染力和带入感,为学生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理解各种伟大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人物处境、时代价值等,满足学生对伟大精神的情感追求,实现自身积极主动的成长。第三,在参与合作中培育“伟大精神”。引导学生在开放、平等、热烈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参与和表达自我的愉悦,可以契合初中生注重反观和表达自我,渴望引起别人关注的认知特点。教育应巧妙引出与伟大精神相关的话题,强调“从做中学”,在满足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同时提高对伟大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高中阶段:将“四史”图谱再深化
高中生在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上有充分的发展,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可以形成相对系统的思想观点。因此,对高中生开展党史教育,应以“知识性融入”为主,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图谱,提升学生政治素养。首先,在虚拟仿真体验中激活“四史”。教育应运用虚拟仿真教学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身份切换,与虚拟场景相融合,在一个真实感、带入感、交互性俱佳的三维空间虚拟环境中,通过对特定历史情境的体验,实现主流价值观在虚拟世界的隐性植入,以亲身体验代替政治说教,以润物无声代替课堂漫灌。其次,在热点问题讨论中浸润“四史”。教育应注重围绕历史问题这一主线,创设情境、设问导疑,组织学生对“四史”问题展开广泛讨论,调动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共同参与中增强互动性,在探究分析中突出启发性,在总结评价中提升价值引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将所学、所触、所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第三,在比较鉴别中沉淀“四史”。随着高中生认知能力和自我反思调节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教育应注重结合“四史”内容,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一般比较、特殊比较等手段对各种现象、材料、数据进行对照和鉴别,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开展理性思考。
大学阶段:将“内化”转为“践行”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身心发展已基本成熟,认知能力发展的进一步完善促使其不断思考自我与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普遍渴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应以“问题式融入”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增强使命担当。首先,以专题的形式突出历史主题。应以“知识点+案例”式的特定专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其次,以社会调查增强历史认知。教育应以现实社会生活为依托,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鲜活的时代话题,使党史教育更有温度,更具感召力。可进行主题多样的调查实践活动,使党史教育更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和解读水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涵养“心系家国、致力复兴”的情怀。第三,以志愿服务践行使命担当。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到基层社区、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等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的指导,组织学生以分散或团队合作的形式,利用实践活动巩固党史理论学习,实现个人的认知、感悟与践行的有机衔接,激励大学生自觉将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融入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把自身价值的彰显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党史教育由“真知”到“内化”,再到“践行”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