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聆听“两会声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大乡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工艺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使这些遗产得以活化,助力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也留住乡愁。”此外,“让文物活起来”,“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头部队”成为两会声音,为中国文化事业发展鼓与呼。

文化是引领精神的旗帜,先行者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倾注了大量音乐,在前行道路上的播撒耕耘与开创性实践,留下了浩瀚的文化财富,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每一个“文化故事”都是历史与今朝的对话,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与养分,是奏响在大江大河的长歌壮曲,是穿越时空隧道的璀璨光芒,蕴含着震古烁今的“中国力量”。作为接过薪火的传承人,我们是保护文化留迹、激活文化活力、接力文化创新、传递文化之光的后来者,肩负着为中国文化增辉添彩的时代重任,要放眼长远、善于创新,坚定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从“文化剖面”看文化发展影响力。打开中华文化丰富的剖面——弯折巷子延展着历史的脉络,青石板路晕染着岁月的光泽,白墙青瓦与青藤蕉叶低吟浅唱着悠远时光;匠人手中别具风情的木版年画,晶莹剔透的小巧糖人,绕梁三日的软糯昆曲,既是文化的风景也是文化的风情。文物印记和岁月足迹交叠,历史伟力与时代张力两相交握,文化风貌与城市面貌光芒交辉,在经风历雨中见证了桑海桑田的岁月嬗变,祖国的大江南北皆盛放着中华文化的“盎然春光”。如果说文化遗产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笔端”文化和“云端”文化则彰显了文化的无限活力与日益凸显的影响力。“十三五”期间,中国影视行业、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数量与品质的“节节高”,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之盛景。文化发展光亮的剖面,彰显出我国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

从“文化走向”看文化发展生命力。文化为时而著,为民而创,这是文化的成长规律,也是文化的发展走向。文化能够调剂生活、慰藉心灵、丰富精神世界,无处不在的文化浸润对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鉴于此,文化事业的发展既要奏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旋律,也要有扎根群众、贴近生活的深切情怀;既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眼界胸怀,还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民生温度,让文化凝聚群众的向心力,凝聚民族的自信力。文化发展要凝心聚魂,在奋力开拓、砥砺前行中拨亮一簇簇“光”,让文化发展更贴近时代脉搏和人民生活,让“时代记忆”与“生活点滴”厚植文化根脉,成为文化的强劲生命力,让文化的韵味“阳光普照”,让文化的斑斓色彩“飞入寻常百姓家”,照进人民群众的心田,映射出伟大时代的光影,这是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文化创新”看文化发展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善于继承才能让“文化大餐”有原味,与时俱进才能让其有鲜味,散发出旷日持久的吸引力。面对时代发展之变、社会境况之新,提升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要用好“融”字诀。一要牢牢把握文化的行进方向,立足本国、面向世界,“融”出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不可动摇的,既不能一刀切地排外斥外,也不能跟风式地崇外、媚外,要秉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的态度,以“文化匠心”增味添色,拓展中华文化的外延、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延展性、创造性、可持续性发展,焕发更加昂扬自信的精神气质;二要丰富文化的展现形式,“融”新媒体、新业态、多元素于一炉,推动“线上”与“线下”、“文化”与“旅游”等形态的融合,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的传播效能。

保护文化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全社会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当前,文化发展步入“快车道”,我们更要重视文化发展的当下之难与未来之忧,从“文化剖面”“文化走向”和“文化创新”三格层面探索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答好文化发展“必答题”,绘好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谱”,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照亮中国梦的宏远征程。

(作者:陈路

上一篇: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在学习党史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