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光明论坛】《平“语”近人》挺立文化自信

  作者:田鹏颖(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谈话总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别有洞天;总是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我国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旁征博引、画龙点睛;总是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荡、灵魂的洗礼,让人爱听、爱品、爱读、爱看。这种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具匠心的运用,既是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率先垂范,又是对文化自信的充分阐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这条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就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时刻,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说到底是中华文化自信。

  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估算,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然而,这样的“老大帝国”却以一种“屈辱”“苦难”“血泪”的姿态进入了近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如果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那么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百年披荆斩棘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摆上重要日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典故“活”起来。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实然与应然、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交互作用中,历史地证明了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辛丑牛年刚刚开启的时候款款走来,既是讲述、阐释、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又是向全世界展现“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胜寸心者胜苍穹”“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官避事平生耻”“愿得此身长报国”“一言为重百金轻”“自强不息日日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畏浮云遮望眼”“敢教日月换新天”“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壮阔、豁达与豪迈。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了东方,让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

上一篇: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为新发展阶段凝心聚力
下一篇:标志思想路线成熟的一个独创性贡献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