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者:山东省社科院党委书记 郝宪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一条主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领导中国人民接力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反映出的却是近代中国的沉重苦难和中国人民的不懈牺牲奋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成为近代中国的最大主题。“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近代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无数抗争,直至中国共产党建立,才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这样做了”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弄清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性飞跃。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们党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开启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之路,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伟大成就,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富起来”

  在《习近平扶贫故事》中有这么一段话:“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梁家河,甚而在千千万万像梁家河一样的农村,甚而在中国大地上无数被贫穷围困的地方,别说经常吃肉,就是吃一顿饱饭,都只是一种奢望。”这成为当时中国的真实写照。“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此基础上,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气魄,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科学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并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共同富裕”思想,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聚精会神加强党的建设,等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把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形成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些重大思想理论和实践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的接力奋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194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2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8389元。

  “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明了中国梦的内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就鼎定了新时代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内涵。党的十九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作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划了更加美好的战略蓝图。

  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研究部署,在改革的理论政策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在新时代征程上再出发。中国共产党人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引领五大建设,顺应了广大人民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和伟大实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全球贸易体系重构等国内外一系列深刻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贯彻实施“11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蕴与未来愿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大战略及任务总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问题,制定新形势下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这些重大思想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建党百年之际,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潮头,回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历程,我们更加欣喜地看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这些巨大成就已经和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和历史见证。

  抚今追昔,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目的。

上一篇: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下一篇: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