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积伟(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实践在精神层面的时代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变革和开放的文化,有其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富强之路,更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财富。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片区。新华社发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
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没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从“包产到户”到“三权分置”,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建设自贸区和自由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大二公”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每个重要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正是一次次思想大解放,成功扫除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一道道思想障碍,使改革开放不断获得新的活力和动力,创造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蕴含鲜明的忧患意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抓不住时代的机遇,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敢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内在的品格支撑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二是体现强烈的问题导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本质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和矛盾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攻坚克难是常态。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是长痛。面对问题不回避,勇于正视和解决问题,敢于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是一种求是的态度。
观众在服贸会5G通信服务专题展区参观。新华社发
2.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蕴含着创新精神和创新行动的创新史。学习改革开放历史,就是要学习蕴含在改革开放中的创新精神。“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创新画卷。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杀出一条血路”的创新精神,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改革开放遵循制度创新的规律,依托自己丰富的实践,独立自主探索出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打地基”到“起房子”,通过制度创设、健全和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空间和创造活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彰显了鲜明的制度优势。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墨子”传信、“嫦娥”探月、“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天眼”巡空、“鲲龙”击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持续跃升,不断赋予中国发展新动能。
在中国改革的大潮中,能否坚持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是世界各国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炮制的诸如“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从未停止。但中国改革的路子却越走越宽,前途越来越光明。究其原因,改革不是无原则的创新,而是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讲改革,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通过改革使它变得更好。我们讲制度自信,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使它变得更加成熟。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就在于善于自我修正和自我调整。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复杂的革命,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内的网信事业配套保障体系项目生产线上,工人在进行产品检测。新华社发
3.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宽广胸怀
发展和开放密不可分,要发展就必须拥抱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都必须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与其他国家的不断交流中,实现互通有无。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的经营模式极为盛行,这种中外双方各取所需的做法,是合作共赢的原初表现。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兼济天下”的情怀。中国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合作共赢的理念。胸怀决定境界,眼光决定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表明,胸怀越大,眼光越远,发展空间就越大。近些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步健全,外商独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更多的领域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着力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承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体现了一种包容的胸襟和互利共赢的气度。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历了诸多大风大浪,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制裁中国、在舆论上围堵中国,等等。面对挑战,中国始终坚持不信邪、不怕鬼,维护了独立自主的形象和国家利益。但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自守。中国共产党很好地处理了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靠“搭便车”实现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严重威胁我国创新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科技必须实现自立自强。真正的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4.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的实干风貌
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实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标语和口号有很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充分体现改革开放的实干风貌。“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不懈奋斗、务求实效,既蕴含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和效率观,也彰显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三天一层楼”的口号响彻全国,而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十天建成一座医院,中国速度再次震惊世界。奋斗是改革开放最好的“注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中国人民美好生活,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坐享其成,需要一种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懈奋斗、务求实效蕴含着人民立场。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伟大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改革开放为什么再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靠的是人民的奋斗。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签下生死契约,使“包产到户”一夜成名;浙江义乌的老百姓演绎了“鸡毛飞上天”的创业故事,等等。改革开放奋斗的诸多故事,生动说明了人民是奋斗的主体,改革开放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参与。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最终要依靠人民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