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要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加快创意城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与京津文化科技领域协同创新等,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双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要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科技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深度融合,推动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
河北省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较早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面向“十四五”,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出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最新规划。要立足自身实际,明确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点突破方向、区域布局板块和任务支撑体系,统筹谋划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并结合当前技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最新规划。全面评估省内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文化产业,规划各地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差异化领域和方向,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平台建设,构建更多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整合文化与科技领域发展基金,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和领军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加重视人才培养,以文化与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推动建立院校、企业、协会、政府多元化人才培育体系。深化文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产学研合作。加快制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与规范,完善统计评价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顺利进行。
加快创意城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都倾向于在中心城市和城区进行集聚。具有浓厚知识氛围、舒适栖居环境、开放文明秩序的现代化大都市,是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的沃土。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
倡导创意城市建设。著名城市研究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由科学家、工程师、诗人、艺术家等共同构成的城市创意阶层正在崛起,他们是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从业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而拥有技术、智力、包容性等三要素的创意城市能够吸引创意阶层集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将创意城市概念融入其中,在完善城建设施和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精神基因、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育,为创意创新及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推进创新型城市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方面蹚出一条新路。高标准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培育创意创新城市环境和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等机遇,加强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发展,支持保定、廊坊等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继续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城市园区、社区中,谋划建设一批高层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客空间、创业工场、创新创业社区和企业孵化器。
深化与京津文化科技领域协同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河北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既定目标和任务。要与京津加强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融合与协同创新,积极承接京津科研机构转移,加强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激发河北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潜力。
健全京津文化科技成果河北转化应用体系。发挥雄安新区创新高地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石家庄文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区域中心作用,形成雄安新区、石家庄两大转化承接战略支点,辐射带动全省文化科技成果承接转化迈上新台阶。以省级重点承接平台为重点,立足互联互通,着眼共建共享,加快实施科技园区、创新基地、转化基金、技术市场、创新联盟“五个共建”行动,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更好促进京津技术河北转化、京津企业河北落地。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生态,系统提升河北承接京津文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中试和产业化载体保障能力。
实施文化科技融合领域重点项目协同工程。推进实施《科技冬奥智慧崇礼行动计划》,与北京加大在交通、气象、医疗等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合作,加大冰雪运动装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协同开发,促进京冀冰雪文化、冰雪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成果直通车”作用,建立三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项目库,加大在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艺展演、广播影视等领域的分工协作和链条对接,协同共建京津冀高科技文化产业集群。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京津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作者:李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