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构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创新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

■找准着力点,通过打造创新生态圈、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独角兽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支持方式方法等,加快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构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创新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

充分认识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可以将创新资源有目的、有序地组织与优化利用起来。通过构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创新体系,吸纳聚集创新资源,能够形成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实践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这是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的需要。目前,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将成为新工业革命的突破口,带动着所有技术领域颠覆式创新,正在全面、深刻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只有构建起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才能在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的情景下,保持技术和产业选择优势,提高应对能力,塑造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

这是适应区域发展新特点的需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各区域精准定位,深化分工合作,从实际出发构建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这是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驱动力量看,创新成为主导动力;从主导力量看,需求成为发展导向;从产业结构看,高端环节成为主导;从核心资源看,高端人才成为主力。对一个区域而言,增强动力、适应需求、定位高端、聚集人才等,都需要构建起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作为组织载体、平台保障和基础支撑。

这是抢抓经济发展新格局机遇的需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深度挖掘国内潜在的需求,深入调整和优化供给侧结构,这对优势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刺激多层次需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促进、引导都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的,只有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高品质需求。

构建具有河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建议

明确战略定位。河北应着眼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这一定位既与京津形成差异化,又聚焦河北产业优势,是打造制造业强省的必然选择。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在新技术催生、新技术渗透应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需求引导新产业、新领域扩展形成新产业等方面,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优势,建立起引领支撑制造业强省的创新体系。

搭建基本架构。创新调控层,即省级层面,通过制定战略、规划设计、政策支持等,构建形成在全国有明确定位、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创新体系,并引领、调控各市创新体系。创新功能层,雄安新区、各设区市层面,构建形成以某个(或几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产业功能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创新功能与技术特色。创新生态圈层,以园区、平台、核心企业为主导,聚集创新资源,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核心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等良性互动、优化提升的创新生态圈。创新主体层,包括核心企业、独角兽企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端平台、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等,这是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要不断激发其创新活力。

增强要素联系。通过创新生态圈增强联系。创新生态圈是聚集创新资源、产学研金介互动、科技成果生产与转化的综合体,也是创新体系主体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的聚集载体。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增强联系。大力发展科技情报、科技金融、职业教育、检验检测、会计法律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将创新主体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政府调控增强联系。政府通过规划、政策等,引导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等明确创新导向,提高创新活跃度。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路径

精准定位,培育形成独特优势。重点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省级层面,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是雄安新区、各设区市层面,在某个或某几个产业上打造差异化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省市两级财政科技投入、扶持政策向重点领域聚焦,加快培育形成产业技术制造业强省优势。

聚焦关键,突破瓶颈制约。在区域创新体系架构中,创新生态圈既是产学研金介的混合体,也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还是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我省要谋划一批产学研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圈,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互动,突破创新体系发展瓶颈。

突出协同,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能力。以多种模式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上实现重大突破,弥补我省创新资源的不足。以关键产业技术突破为重点,聚焦产业技术发展前沿,与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和大学开展科技合作。

强化支持,在创新主体能级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资源和要素的牵引、聚集、融合、升华作用,重点支持创新资源中的领军人才与团队、创新载体中的高端创新平台、产业链条和创新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以创新主体能级跃升带动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着力点

以开发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创新生态圈。目前,我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具备了创新生态圈的雏形。要从我省实际出发,瞄准产业技术前沿,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培育打造一批创新生态圈,使之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

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目前,国家正在谋划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我省要主动跟进,积极谋划与争取。比如,可考虑在雄安新区、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争创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未来可谋划在雄安新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引领创新潮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是独角兽企业。目前,先进省市都把培育独角兽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我省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独角兽企业,带动全省创新体系竞争力提升。

聚焦堵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探索科技创新新机制,重点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分配使用、高端人才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二是探索促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加速以京津科技成果为主的国内外科技成果向河北转移转化。三是探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机制,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创新、营销平台创新等,放大创新的乘数效应。

创新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方法。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根据财力来支持科技创新向提高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强度转变,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投入效率。二是由支持单一环节向支持创新生态圈转变,重点支持核心企业,带动整个创新生态圈竞争力快速提升。三是由单一部门分散支持向多个相关部门协同支持转变,建立起科技创新协同支持的沟通机制,形成支持创新合力。

(作者:颜廷标

上一篇: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世界意义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