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国具有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多重优势。发展消费引领型的内需体系、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体系、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互利共赢的价值链体系、内外融合共生的市场体系,有助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国具有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多重优势,可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发展提升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育新机、开新局的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大循环,把国民经济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我国全面谋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压力之大为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我们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立足国内循环,深挖内需潜力,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导向,以更加开放的理念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将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既指引我国科学应对风险挑战,又指引我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巩固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合作困难增加,外部风险加大,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但也应看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趋势不可阻挡,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方向发展将释放出巨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既指引我们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又指引我们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建强大的国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韧性。
我国具有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多重优势
强大的国内循环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大国经济只有立足国内循环实现规模经济,刺激市场主体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夯实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产业基础,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实现更大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符合大国经济崛起普遍规律。总体看,我国具有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多重优势。
总量巨大、增长强劲的消费市场优势。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万亿元人民币,仅比美国低4.3%,同时我国消费品市场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达到1万美元,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在15个百分点以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壮大,未来消费增长动力强劲,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市场优势日益凸显。
技术领先、业态创新的流通发展优势。流通作为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对生产和消费过程起关键作用,对经济循环和经济社会效益起重要调节作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流通中普及应用,传统流通的构成要素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国“互联网+流通”走在世界前列,平台经济、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流通新模式全球领先,推动流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打通了从前端设计、生产到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效应显著,使经济循环更加高效、灵活。
全球最大、持续升级的产业供给优势。我国拥有超过1.2亿户市场主体,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525个小类工业品生产体系,综合制造能力全球领先,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9年粮食总产量6.6亿吨,是世界第一大产粮国。我国具备全面的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体系完善,各类商品和服务供给的规模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优势突出,使经济循环更加安全、可靠。
高度开放、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优势。我国是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额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是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和引领者。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大幅提升,对国内外市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随着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优势快速增强。
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发展消费引领型的内需体系。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更加强烈,消费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国内消费需求更加丰富多样,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强大的国内市场正逐步形成。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良性循环正在逐步形成,社会再生产循环动力持续增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从扩大消费规模入手,不断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推出更多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教育、医疗、社区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培育市场主体中的作用。
发展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体系。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国际政治经济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大幅萎缩,各国强烈意识到产业配套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着手构建更加自主、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体系。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矿产、技术、人才等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和相关产业链企业之间的横向互动,探索发展基于国内的产业配套体系,释放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体系。
发展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搞知识封锁,扩大科技鸿沟,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发展趋势增强。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我国应继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放,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扩大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主动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可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其他国家在供应链方面的合作,稳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枢纽位置。
发展互利共赢的价值链体系。我国整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环节,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取的利益远低于发达国家。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态势,我国应秉持包容互惠原则,坚持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价值链上持续攀升。
发展内外融合共生的市场体系。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以加快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既要统筹国内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市场规则体系,消除行业进入壁垒和地区壁垒,推动区域市场整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又要主动对接国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标准、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的全球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形成世界领先的新一代商业设施体系,促进全球范围内各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作者:顾学明,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