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构成,不仅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文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使文化产业更好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与目标框架,切实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提供重要助力,为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夯实根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文化产业亟待高质量发展创新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加快发展,产业空间日益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新引擎作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成就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创意设计观念的深入人心,体现在科技创新对文化领域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体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手段催生的众多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体现在多样化的文创园区成为重新定义城乡人文空间的重要符号。随着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融合等观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在创意城市、设计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中,文化产业成为衡量城市发展创新的重要标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足,尤其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型、战略性的新兴文化业态尚未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规模与实力,数字内容、数字文化创意等核心领域发力效果还不显著,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不高,这些都需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市场优化配置。此外,在营造、激发社会创意创新氛围方面,目前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级差”:以“北上广”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圈,集聚了众多规模化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富有生机;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型城市、县域城市,文化发展政策举措乏力、文化发展规划设计缺位、文化人才培育引进疲弱等现象较为普遍。总体来说,对内,文化的创新创造力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文化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有待深化;对外,对国际文化消费市场的开拓远远迟滞于国内文化产品生产的速度与规模,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还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文化的传播力、话语力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责任担当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间节点,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将对“十四五”时期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只有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下,强化产业规划布局,聚焦核心领域做大做强,聚焦核心问题攻克,聚焦核心能力建设,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主要主体、核心产业为主要领域、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主要目标、质量型和内涵式发展为主要导向的产业形态,才能从早期的产业探索、领域开拓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立足实际,着眼问题,继而清晰目标,实施精准战略,创新发展机制,是超越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切实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构建协同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保障、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增长模式、创新机制、文化发展环境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予以全面评估和设计。这一工程的核心是培育形成创新发展的整体机制,促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要素共生共长、互促互助,切实构建起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的协同机制与良好生态。从而在更好服务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同时,建立起文化产业自身永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自我更新、升级的活力机制。
构建协同创新的文化生态发展体系需要着重从政策(制度)生态、市场(资本)生态、人才生态、公共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切入,其中,政策(制度)生态建设尤为重要,它具有统摄和规约其他方面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政策(制度)生态建设的关键点在于顶层设计。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主体,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是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体系,建设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切实履行好引导、规划、统筹、服务等职能。
我们要从制度创新出发,围绕重点目标、重点战略做好宏观统筹,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导向性作用。我们要利用好财政杠杆作用、税收激励机制和文化金融工具,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文化+”融合创新机制。同时,还要加强文化资源和发展要素的市场配置、整合能力,提高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和产业链建设水平,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深度。由此,我们才可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我们还应围绕公共文化生态建设切实做好服务,落实服务创新,积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在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中,充分调动文化生态与产业经济协同机制,鼓励文化领域创业创新,搭建“双创”示范基地和跨行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平台,促进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孵化和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领好队、护好航。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和长时段的演化进程。在完成明确方向、科学规划等前导性工作之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政策工具和项目抓手,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地方政府和产业主体上,明确需要夯实、挖深的文化本体和产业本体,在每一个领域形成主体力量与客体对象多维链接、相互激活的有机网络,从而推进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交融与相互激活,营造出健康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一旦这种生态得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就不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外力刺激缓慢前行,而可以通过类似于“自组织”“自创生”的系统实现自我活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性的创新升级动力。
构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科技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具有基础性、构成性作用。要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势必要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为先导,更新发展思维,建立创新机制,形成创新氛围,促进科技对文化的改造更新和文化对科技的融入渗透,带动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双向发展。
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重点提升文化科技双向融合协同创新能力,把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做深做实,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为文化发展赋能加值、文化创意为科技创新提升内涵、厚植人文精神的功能。当前,要以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双翼,强化融合发展思维,创新文化生产方式,促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为引擎,以文化为内核,以融合为方向,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形成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机制,打造涵盖技术、内容、平台、终端四个环节的文化科技全产业链。
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利用新基建发展契机和“数字中国”战略规划,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进一步完善智慧广电网络和县级融媒体建设,建成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数据中心和文化政务综合服务数字平台,消解城乡间和区域内“数字鸿沟”,提高人民群众信息化水平和文化艺术素养。另一方面,要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文化业态群落,以数字内容产业开发创新为重要着力点,促进信息网络技术、AR/VR、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内容开发领域的高阶应用,强化传统文化产业内容创作、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创新,夯实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数字演艺、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领域的原创内容生产力,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文化企业。
概言之,通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构建以数字文化内容生产、数字文化技术支撑、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三位一体的数字文化发展体系,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内容创新层、技术支撑层、产业链接层、供给引流层,实现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全面转型。同时,要将文化科技的双向融合、创新发展,与创意城市、智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更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实现产业升级、夯实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有机融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发挥更显著、更长远的支撑作用。
(作者:林秀琴,单位为福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