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用文化的力量为社会治理创新“点睛”

  三年来,上海连续举办了三届覆盖全市、贯穿全年的市民文化节,始终坚持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市民文化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注重在办节中坚实社会治理的思想基础、丰富社会治理的抓手、拓展社会治理的空间、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加强文治教化,重塑社会治理文化,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搭建共建共享共治平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化方式助推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三年来,上海连续举办了三届覆盖全市、贯穿全年的市民文化节,始终坚持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市民文化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注重在办节中坚实社会治理的思想基础、丰富社会治理的抓手、拓展社会治理的空间、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加强文治教化,重塑社会治理文化,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搭建共建共享共治平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化方式助推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以文化人,涵养社会治理自觉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将市民文化节活动主阵地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满载运营。自市民文化节举办以来,80%的活动项目在社区开展,在参与活动、自得其乐中,进一步涵养市民的社会治理自觉,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坚持开门办节、内容兴节、品牌立节的理念,通过举办各种由市民参加的赛事与活动,催生出百支优秀市民舞蹈团、百名市民优秀小画家、百个优秀市民音乐家庭等十个一百的优秀市民文化成果。积极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牵手,依托专业力量为老百姓量身定制各类文化活动。突出基层服务导向,使市民文化节成为市民关注公共文化政策、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获取公共文化知识、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将市民文化节作为加强市、区县、街镇三级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抓手,组织和实施三年万人培训计划,提升队伍在市民文化节和社会治理中的自主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活动举办能力和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以文铸魂,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在活动中注重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播真善美,用“中国梦”、“百姓梦”打动人心,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为社会治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人文环境。联手电影、书展、艺术节三大节庆,推出“电影中的真善美”、“阅读中的真善美”和“艺术中的真善美”系列征文活动,引导市民发现一部电影、一本好书、一场好戏中的真善美,让市民在热闹参与之余感到真善美就在身边,市民就是真善美最好的讲述者、传播者。以“家文化”建设为核心,把“勤、诚、信、仁、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类市民文化活动中,推动实现社会治理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利用每年暑期,联手社会各界,为青少年定制千余项市民文化活动,从小养成参与社会治理的习惯。推出听、说、读、写、市民演奏、市民演说、市民阅读、市民写作四项全市性赛事1500余场、5100余场活动,惠及市民3100万人次。在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前在活动中抢位子、扔垃圾、随处吸烟的现象司空见惯,市民文化节以来,这些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

  以文凝心,构建社会治理网络

  将社会治理作为市民文化节的重要内容,用市民文化节引导和推动社会治理,用文化方式主导和化解社会矛盾,用社会治理促进和推动市民文化节机制创新。以社区文化志愿者和基层文艺团队为主体,构建覆盖全市的基层自治自理网络。以加强社会治理为题材,举办市民话剧大赛。开展评选百支优秀市民乐队、百名优秀市民演说家、百个市民优秀家庭活动,推出社区电影节、世界名校大联欢、陆家嘴白领金融文化节等一批新项目,组织举办市民合唱、市民手工艺、中华语言文字、中华戏曲演唱等赛事,推出千门市民艺术教育课件,举办百强巡展巡演。举办广场舞大赛,每年吸引数千支团队参加,活动中推出广场舞“文明公约”,推动成立沪上首个广场舞自治组织———“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在市、区县和社区三个层面开展“好戏大家一起唱”、“我的节日我做主”、“美丽之夏”、“中外小钢琴家夏季音乐会”等活动,打通社会网络的毛细血管,凝聚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

  以文牵引,搭建社会治理平台

  将市民文化节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平台,使市民文化节的举办过程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的进程。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对市民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政府不再“包办”,实现社会治理主体构成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办节,依托项目申办、活动赞助、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区县、企业、社会机构、民间组织参与。市民文化节连续三年发布社会主体征集令,每年都吸引数百家社会主体举手参与,新主体每年以30%的比例上升。推动成立上海市民文化协会,作为市民文化节的运作与服务主体,有效促进市民文化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深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文化治理新格局。创新公共文化配送机制。以全市20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主要活动场地,推动举办乡土文化大展、中华诗词大赛、艺术创客大赛、校园戏曲大赛、烹饪文化大赛、文学创作大赛、阅读推广大会、文化云应用大赛、公共文化产品创新大赛、艺术教育项目大比拼、市民歌剧艺术提升计划、群众文艺创作活动,并推动活动、赛事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对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平台。(石文品)

上一篇:[文史] 走进毛泽东心目中的“实事求是”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