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深化思想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从思想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补充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营养。如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深刻阐明了个体、社会和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建设,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需要,更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需要。
创新内容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建设,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展示载体,让文物、文化遗产等活起来。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就是一种有益探索。据统计,自《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上升了50%,“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旅游项目新热点。这些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载体,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作用,创新内容载体和表达方式,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强化实践养成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引导人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美德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养成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自觉行为,转化成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功能,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作者周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