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建设的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

——兼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环境营造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创新拓展党的理论走进基层的常态化有效路径,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也是创新探索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有效载体。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价值属性与追求十分重要。

  目标导向——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筑牢执政基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基层农村落地生根。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9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与此同时,中央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作为一项思想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指通过理论宣讲、文化健身、卫生健康、互帮互助等志愿服务的创新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思想认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营造广大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农村成为文明实践的主阵地,让广大农民和志愿者成为文明实践的生力军。最终有效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使命任务。这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导向,也是结果导向。

  问题导向——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余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当前,部分农村存在着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贯彻不力,宣传思想工作不到位,部分基层群众信仰信念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有效回应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新需要,解决社会新矛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的延伸、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等工作难点和问题,贴近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之需,着眼农村基层群众思想引领和凝聚,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旨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有效动员广大农民主体,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价值导向——坚持“人民至上”,重塑新时代鱼水关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紧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等为主要任务。在支持和推动完成这些重点工作的时候,让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赢得人心、凝聚人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于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解决群众基本需求的民心工程。目前,还存在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水平不够、适配性不强,文化供给精准化、便捷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为着力点,整合调配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力量,让农民群众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各类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文明素养,提高幸福指数。这既是重塑“人民至上”的新时代鱼水关系,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价值目标与出发点。

  实现路径——整合资源组建队伍,依托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重点围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思考去破题。试点工作明确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精神文明创建引导机制壁垒,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资金支持、载体建设、项目运作,让新思想、新文明、新风尚,通过精细周到的服务,传播抵达乡村、社区群众心中,让城乡群众在获得相关帮助和服务的同时收获贴心与满意,让文明实践中心也收获更多笑脸和点赞。最终开创“传播新思想有魅力、开展新服务有活力、创造新生活有动力”的生动局面。

  日前,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志愿服务,正是由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并组织实施,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将志愿服务(资源)中心建设一体推进,并吸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能人、贤人、热心人,引导他们走进文明实践,共同参与服务群众和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局面。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农民既是文明践行的主体,也是文明实践成果的享受主体,只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文明实践成果,才能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文明实践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只有使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终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社会治理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环境。

  (作者:天津市文明办副主任 田晓)


上一篇:《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周年:永恒的明灯
下一篇:民法典充分体现中华优秀法律文化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