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甄占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核心要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更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讲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同根同源、同生共进,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世界社会主义史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必需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保障;离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共产党就无法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来说,无论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如何拓展、发展和变化,但都是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进程息息相关的,打下了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使命追求的鲜明烙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
现在,我们正处在两个大局之中: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两个大局”相互交汇、相互作用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风险之多、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这其中,主要风险和挑战来自政治领域,来自于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时刻保持足够清醒、足够定力。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多次谈到何谓“国之大者”,“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国之大者、国之根本。
(二)讲最大制度优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制度优势、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系统阐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时,第一位的是关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同其他12个方面优势的关系,是统领作用和具体体现的关系,是“1+ 12”的关系,不是简单同位并列、等量齐观的。如果作深入分析,12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实际上都同党的领导制度密切相关,都以党的领导为基础、为依托的。一方面,党的领导优势是带有统领性的根本优势,它贯穿于其他12个显著优势中;另一方面,12个方面显著优势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优势的有力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协调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关系,保证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充分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对于最大制度优势,要作理论分析、讲清内在逻辑,更要看现实情况、看实践效果。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指挥若定,科学果断作出决策部署,全党全国人民闻令而动,各地各部门驰援湖北,4万多名医务人员尽锐而出,在全国上下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现实情况一再表明,“中国之治”,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制。
(三)讲最根本的实践要求,就要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涉及方面很多,但最大的政治要求和最高原则,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做到“两个维护”,目的是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凝聚民心,就要凝聚党心,而凝聚党心就要维护党的核心。民心、党心、核心之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党员干部维护核心的实际表现,直接关系党心、民心状况。难以想象,一个松散、混乱的执政党能够带动人民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政治局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政治机关、政治学校。践行“两个维护”,对党校人来说是个双重使命:一是自己必须要做到;二是要引导别人做到。党校人的职责使命、特殊身份,也要求自己在践行“两个维护”上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必须不断强化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的意识,强化讲好政治、教好政治、引领好政治的意识,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做政治过硬的党校人。无论做什么事,还是讲什么话、发什么声,都要时刻注意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筑牢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品格,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