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四个现代化”是如何提出与发展的
“四个现代化”是如何提出与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旧中国伤痕累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着手谋划新中国的发展,在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先后提出工业化、农业机械化和“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之后又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目标上的与时俱进。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路径选择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被破坏了的工业和农业,只能先从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制造化学肥料这几项工作入手。因此,我们党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就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之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两化”,将“国家工业化”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另外加上“农业社会主义化、机械化”。1954年,毛泽东在领导起草国家宪法时明确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工业化方面,我们争取到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在农业恢复方面,根据当时经济状况和支援抗美援朝的需要,决定先从根治淮河入手,同时在全国各地大搞兴修水利工程,初步解决了淮河、长江和永定河流域的燃眉之急。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四个现代化”写进了总纲中:“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从提出“一化”“二化”再到“四化”,体现了我们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对于鼓舞全国人民士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据认识和形势变化调整“四化”内容
  一是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归到工业现代化里面。交通运输业不仅仅是修建公路、铁路、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是属于工业的范畴,如修建基础设施的工具、制造运输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周恩来1957年8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工业是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是要先行的,但要全面安排。从此,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就不再单独列出。
  二是增加科学文化现代化及又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毛泽东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我们党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对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的重大影响,又把“科学文化现代化”表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1963年1月在上海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三是把国防现代化先移出后恢复。面对世界形势向更加和平的方向发展,为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周恩来提出要把国防工业放慢一些,于是在之后几年时间里,也暂时不提国防现代化,只提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这三个现代化。到1959年,毛泽东提出仍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黑龙江省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使我们的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在谈话中又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他说:“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发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号召。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就一直延续至今。
  不断完善和拓展“四化”目标内涵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实现现代化提出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三届人大提出的“两步走”又细化了具体时间安排: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邓小平从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出发,把现代化目标调整为70年时间跨度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鉴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目标中的前两步目标已基本实现,江泽民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对“第三步”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变成时间跨度5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胡锦涛将我们党现代化的目标概括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的30年又规划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奋斗15年到2035年,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再奋斗1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上一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我国制度优越性
下一篇: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