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加大理论宣传力度 为理论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摘要:当前,传媒竞争正在从消息制胜的时代向观点制胜的时代转变,出思想、出观点成为舆论竞争的关键,坚持“理论当家”,是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法宝。因而,要从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的重要性,牢固确立“内容为王、观点至上”的宣传理念,努力向“观点频道”转型,突出思想内核,宣传好理论,掌握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使理论话题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对接,努力体现理论价值关怀,真正把理论的道义优势转化为舆论引导的话语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因此,要推动理论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加大理论宣传力度,为理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充分认识理论宣传对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理论是改革创新发展的先导。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宣传就应深入一步。思想理论武装了,认识问题就有主心骨、就不会迷失方向,把握问题就会有高度、有深度,抓工作自然也就有了底气和力度。

当前,传媒竞争正在从消息制胜的时代向观点制胜的时代转变,出思想、出观点成为舆论竞争的关键,坚持“理论当家”,是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法宝。因而,要从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的重要性,牢固确立“内容为王、观点至上”的宣传理念,努力向“观点频道”转型,突出思想内核,宣传好理论,掌握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使理论话题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对接,努力体现理论价值关怀,真正把理论的道义优势转化为舆论引导的话语优势。

进入新时代,对理论创新、理论武装提出了更高要求,理论宣传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理论宣传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理论宣传手段单调,形式刻板,不够生动活泼,所发表的文章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现象;二是理论宣传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缺少群众语言、话语乏味生硬,缺乏感召力、亲和力和时效性,难以吸引读者。因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加大舆论宣传的理论色彩和话语分量,讲好理论故事,使理论更好地为老百姓所理解、所接受,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为改革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根本上破解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理论宣传责任重大。

二、充分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进理论建设的紧迫性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也是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推进理论建设,需要形成人人崇尚理论创新、人人渴望理论创新、人人皆可理论创新的良好环境。宣传工作要大力营造鼓励理论创新的文化生态和舆论氛围,营造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通过持之以恒的大力宣传,营造重视理论、关心理论、创新理论、应用理论的氛围,建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让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活动、创新的人才充分活跃起来,从而有效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理论创新。

理论宣传工作要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四大作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大理论宣传分量,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将重点版面、重点栏目留给理论园地,加强舆论引导,扩大影响力、增强说服力,大力宣传理论创新,激发大家对理论的兴趣,提高人民群众理性意识,使大家理解理论创新、参与理论建设、支持理论发展,形成改革依据理论、创新依赖理论、发展依靠理论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同时,营造有利于理论建设的舆论环境,还需要形成自有媒体与主流媒体深度互动的合作机制、合理有序的宣传策划机制、规范运行的发布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要推进理论宣传领域供给侧改革,推动理论资源和要素向优秀报刊、权威网站、重点领域聚集,增加有效理论供给。进一步推动内容创新、渠道创新、形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理论色彩和学术水平,发挥好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

三、改进宣传方式,更好发挥各类媒体的理论宣传作用

要宣传好理论,进而承担起为理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的重任,必须紧跟时代变化,贴近读者需求,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宣传实效性。要立足开拓创新,遵循宣传规律,讲究宣传艺术,改作风、改文风,不断提高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要研究“看法”,更要研究“说法”,钻研叙述方式,写好理论文章,讲好理论故事,让人爱听、爱读、爱看。同时,运用和发挥新媒体优势,努力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巩固传统阵地,抢占新阵地,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统一。

一要“懂地气”。要不断更新宣传理念,结合媒体特点,深入实际,分众定位,准确对焦,与读者的行业特点和思维惯性共振。既要高标准、高层次策划理论宣传主题,始终注重贴近改革实际,通过多样有效的传播途径入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使理论宣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要“通地气”。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在办好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同时,将网络论坛、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型媒体打造成传播理论的重要渠道,突破媒体形态边界,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使宣传形式、方法、手段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合拍。用新媒体传播的覆盖力扫除理论传播的盲点,构建信息内容生产、传播、共享、互动一体化开放平台,努力打通理论走向读者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及时、准确、生动地传播理论,扩大理论的覆盖面、实效性和影响力;在特色化上下功夫,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使理论宣传更好地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要“接地气”。要紧密联系改革创新发展实际,增强“理论故事”和先进文化话语体系的活力,通过卓有成效的舆论宣传表达,深入浅出地回答人民群众关注和关切的理论问题,着力架起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帮助人民群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在切身感受、体验、理解和运用中掌握理论、增强自觉,更好地实现理论价值,解决好理论往哪里转化、怎么转化的问题,让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另外,还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培育一批业务精、作风正、敬业精神强的理论宣传人才,不断壮大舆论宣传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理论宣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把理论宣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陈庆修 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上一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
下一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共识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