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陈梓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多地先后派出医疗救治队增援湖北;全国各地踊跃向湖北捐款、捐赠医用物资;全国多部门联合攻关疾病诊治、疫苗药物研发,并取得重要进展;十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半个月建成武汉雷神山医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仍然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在福建省晋江市的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无菌实验室,工人正在生产防护服。新华社发
1.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重大战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灾害防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促成这一制度优势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群众的国家利益取向等。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保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着眼国家长远利益,对重大项目进行谋划和布局;能保证以人民利益为取向,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作为大事来办,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能借助完备的组织架构实行政治动员,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中各方面力量、各方面资源来办大事;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担负办大事过程中的急重险难任务,以引导全社会参与办大事的过程,担负办大事的责任。这次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国有经济掌握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基础性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公有制为主体,使国家能够集中有限资源用于急需的领域、行业,为资源的调拨、使用提供了方便。如我国土地资源的国家、集体所有,为重大工程建设所需土地资源的征用提供了方便;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证重大工程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人民群众的国家利益取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一方面,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了人民的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和制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国家观念增强,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以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国家利益取向是促成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制度优势形成的重要因素。
2.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表现
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我国的国家制度优势,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坚持全国一盘棋、资源的集中使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坚持全国一盘棋。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哪些矛盾和问题优先解决,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明确发展的重点、次序、路径、方法,确保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进行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的布局和实施,以保证国家重大战略的实现;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以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次疫情防控,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坚持全国一盘棋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
资源的集中使用。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资源首先要满足关键领域、行业的发展需要,缺乏资源或资源不足,难以办成事,甚至无法办成事。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急需的领域、行业,以确保重大项目的突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集中了当时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形成了资源集中的优势。在汶川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集中了各方面的资源。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同样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事往往是难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办成。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集中力量办大事首先要集中人民的力量,赢得人民在舆论上、行动上的支持。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在大事面前,全国人民表现了空前的团结,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海外华侨华人也参与其中,以不同的方式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对疫情防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军队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并不排斥外国的先进技术、经验或援助,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坚克难。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每一项重大工程的完成,主要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两弹一星”的技术突破,还是载人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的突破,都主要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1998年抗洪、汶川地震的救援和灾后重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亦是如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重要支撑。
3.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赢得了关键领域的高效率发展,补齐了发展短板,增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关键领域的高效率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使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重大项目上以较短时间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从重大技术创新来看,1956年12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将导弹、原子弹的研制提到日程上来。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规划到成功,用了不到8年时间;1966年10月,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实现了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从规划到成功,用了不到10年时间;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中国核武器发展进程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突破氢弹技术,用了两年零两个月。1958年5月,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从酝酿到成功用了不到12年时间。就重大工程建设而言,被英国《卫报》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从动工建设到开通营运,只用了9年时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居于“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重大灾害的救援和灾后重建来说,汶川地震后,举国上下形成了全党动员、全军集结、全民行动的救灾局面,组织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受灾地区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基本生活条件超过灾前水平,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奇迹。集中力量办大事赢得了时间、赢得了速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补齐发展短板。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短板,是难以避免的,我国自然也不例外,贫困人口的存在就是其中之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集中各方面力量,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扶贫体系。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等举措,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向世界证明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掌握关键技术至为重要,这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的突破,抢占了国际技术前沿领域的制高点,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时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与国家实力紧密相连,“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而实现了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外交成就。198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中国减贫脱贫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国系统性国别诊断》报告认为,“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这次疫情防控,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为世界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有力保障,我们一定能取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