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内在地包含了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当中,新闻舆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一,新闻舆论工作本身就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五个事关”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立足现实和放眼未来的科学概括。新闻舆论工作既是巩固执政之基的重要支撑,也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障。在这个意义上,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本身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学者甚至直接把“媒”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七大主体之一,即“党、政、军、企、社、民、媒”。这就是说,新闻舆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其二,由于新闻媒介和新闻舆论强大而独特的整合功能,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有力的“推进器”和“黏合剂”。有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称为我国继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这个目标的实现和“四个现代化”一样,都需要凝聚全社会共识,需要通过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巩固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作支撑、作保障。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任务艰巨。在这种背景下,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独特功能,凝心聚力,趋利避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其三,笔者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上就是进一步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创新,就是“笃守正道,以新制胜”。“守正”是根基,是要坚守正道;“创新”是动力,是要因时而新、因事而创。这和《决定》中的“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直接对应,如出一辙。

  当前,我们在实践中的确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存在不熟悉和不能很好运用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问题,存在媒体治理体系和舆论引导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存在媒体治理、舆论引导的手段和能力传统甚至老套的问题,存在不能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问题,存在“媒体融合发展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把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守正创新,当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来攻关,当作重要抓手来抓好。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步走”时间表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守正创新的时间表。

       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决定》清晰地回答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这既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势,也是进一步守正创新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和巩固党管媒体的原则。党管媒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决定》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党管媒体是全面全方位的,而不是只管部分媒体或者只管媒体的某些方面。

  其次,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遵循。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这一根本制度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上,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遵循、为“定盘星”。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有鲜明的党性。必须充分认清西方新闻观的错误实质,在工作中自觉抵制其误导和侵蚀。

  第三,坚持和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很好地体现在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要心系人民、讴歌人民,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为人民奉献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第四,坚持和巩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决定》直接重申了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基本方针。这不仅因为我国社会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的;也因为我们正在进行和追求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因为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不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会导致社会缺乏精气神,甚至人心散掉。

        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要突出重点、难点

  《决定》结合当前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短板”和“弱项”,明确回答了新闻舆论工作应当“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守正创新所要突出的重点、难点。

  在这方面,《决定》中的要求明确而具体。

  (一)重点和难点之一: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

  如何进一步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能否很好地坚持与贯彻。所以,《决定》明确提出“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

  实践中,究竟该怎样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一要创新和改进话语方式。不少媒体在涉及正面题材时往往照抄文件、照搬通稿,或者板着面孔、高高在上,甚至停留在不断重复喊空洞政治口号的套话上,这样远离“三贴近”的表达方式怎能吸引和留住受众呢?!所以,改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时尚鲜活,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话语和文风是当务之急。二要根据事实而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有时,正面宣传常常被人视为假大空、高大全,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很好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致事与愿违地变成“低级红”(如“新婚之夜抄党章”等)。这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新闻的真实性容不得一点马虎,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三要用心用情去做。要吸引和感染受众,首先得感动自己。没有真情、不是真心,冷冰冰或者机械地“剪刀加糨糊”的正面宣传不如不做。四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形态呈现出来,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而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去套用同一种模式和形态。

  (二)重点和难点之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毋庸讳言,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大短板。在这方面,不少媒体常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不能端正舆论监督的目的和出发点(如为了制造卖点、看点、爆点),要么干脆不作为、放弃监督。在这个意义上,《决定》强调“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极具现实针对性,是“及时雨”。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意义。《决定》将舆论监督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并列,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一定意义上,要实现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新闻舆论监督不应缺席、缺位;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我们准确理解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AB角”,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目的和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推动和改进工作。因此,舆论监督和西方新闻所谓“揭黑”“扒粪”有着本质区别;完善舆论监督制度,也需要我们在总体上把握好平衡,把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有机地统一起来,避免上述两个极端;还需要我们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能力和策略,拿捏好火候和分寸,把握好时效度。

  (三)重点和难点之三: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十九届四中全会再一次明确强调“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这是因为互联网信息时代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也因为我们的应对能力、有关工作机制还存在漏洞和短板。一方面,一些原本并不特别严重的事件,因处置和应对失当而“芝麻粒儿磨盘大”,酿成重大舆情(如青岛天价虾等);另一方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或粗暴地封堵、“捂盖子”,以致次生舆情不断,乃至发展成为严重舆论危机(如天津“8·12”爆炸事故等)。

  应从哪些方面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呢?其一,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贵在快,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而不能等谎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真相还在穿鞋。其二,建立舆情汇集、分析和研判机制。准确监测舆情,科学分析和判断舆情,及时疏通和回应公众关切的焦点,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其三,建立突发事件的协调报道机制。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独特功能。其四,建立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体责任机制。落实和明确舆情引导的责任主体,使之主动承担起信息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的角色。

  (四)重点和难点之四: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相比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熟悉、掌握和运用好互联网传播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弱项。基于此,《决定》用了相对多的篇幅强调:“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起草情况的说明中特别提到,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一条好的建议是“建议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上,就是要求我们过好互联网这一关,牢牢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首先,切实解决好“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其次,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要创新重大主题网络宣传,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要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网络上的“美丽网事”,宣传“最美人物”,倡导“最美精神”,让正能量在网络上充分涌动;要善于运用鲜活生动的网言网语把大政方针表达出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与网民同频共振,增强网上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要用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

  第三,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按照“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移动为先、创新为要”的总体要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建设好“四全媒体”和全媒体传播体系,让主流舆论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有学者认为,未来媒体融合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第四,依法构建健康良序的清朗网络空间。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要落实好网络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制度和机制,不能有盲区和漏点,不能有“特殊成员”和“舆论飞地”;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是系统工程

  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辩证把握,统筹推进。

  守正和创新、“坚持和巩固什么”与“完善和发展什么”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是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这需要我们不可偏废地统筹好“坚持和巩固什么”与“完善和发展什么”的辩证关系,双管齐下,相得益彰。一方面,守正创新,正字当头。守正是前提和基础。守政治方向之正,守主流价值之正,守人民立场之正,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正,培根铸魂、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高扬精神之旗、把稳导向之舵,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另一方面,守正创新,新字为要。创新是动力和源泉,是增强守正能力的途径。创思维理念之新,创方法手段之新,创载体渠道之新,创形态业态之新,创技术应用之新,创体制机制之新,使新闻舆论工作始终领时代之先、立潮流之巅,因时而变、因事而制,不断开创新局面。

  通过守正创新,通过“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逐步达到《决定》要求的“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和“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而在总体上“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使机制和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新闻舆论的治理和引导效能。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和必然要求。

  (作者:管洪,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田宏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

上一篇:开辟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全新境界
下一篇: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