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中国稳健前行】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把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纳入“13个坚持和完善”的重点任务部署,这是人民军队制度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更高政治站位加以理解把握

  系统总结历史经验的时代要求。回顾92年建军治军的历史,可以发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眼于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固化下来,使我军面貌为之一新。历史启示我们,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所作的科学总结,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升华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经验,必将极大推进我们党以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实现政治建军新跃升。

  彰显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国家政治长期稳定,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历史性成就的集中体现,也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全会凝练概括了“13个坚持”的显著优势,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其中的“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这个显著优势,人民军队就能以绝对忠诚发挥坚强战略支撑作用,中国共产党就能领导人民更为有力地创造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

  全面实现治理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内在要求。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到2035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分阶段的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目标任务是这一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是高度统一的。《决定》部署的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不仅对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提出要求,还对建立健全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等提出要求,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把全会的这些部署落到实处,就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从军事制度层面推动实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忠实履行使命任务的现实要求。军事领导制度科学完备、严密高效,就能保证政令军令畅通,做到官兵齐心、各方协力,共同完成好使命任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军队要担当起“四个战略支撑”的使命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完善和发展,为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着眼新时代新要求

  全会着眼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从三个方面对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对这一条,《决定》是围绕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来展开的。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在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居于统领地位。从1982年《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到这次全会《决定》对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进一步强调,将其置于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第一条,体现了这一重要制度安排逐步定型。我们要落实全会《决定》的部署,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完善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各项制度规定。通过贯彻落实这些决策部署,加快形成权责清晰、统一高效的格局,推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决定》还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我们要把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最高的政治要求来遵守,作为最高的政治纪律来维护,确保全军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大力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的制度保障。要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突出修订军队党的建设条例这个主干制度,完善军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要完善军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制度,修订完善军队政治工作条例以及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制度。完善党领导人民军队的组织体系,毫不动摇坚持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坚持支部建在连上,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完善党委(支部)领导备战打仗的工作制度,健全战斗力标准统筹资源的运行机制。完善军队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构建具有军队特色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完善军队党的作风纪律建设制度,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精神的长效机制,健全基层风气、训风演风考风监察机制,等等。这样就能以更加完备、更加严密的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确保军队党的建设更加强有力。

  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决定》围绕这一条所部署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实际上是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保障。把这些制度体系落实了,就能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军队的使命任务,使军队的绝对忠诚不仅体现在听党指挥上,而且体现在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上,使军队的绝对忠诚经得起实践和任务检验,成为真正顶用的忠诚。要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以刚性的政策制度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配置好、发展好、运用好战斗力诸要素,推动形成现代化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新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提高国防资源使用效益,提高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效能。

  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全会精神引领下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最终要靠全军官兵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靠过硬的能力素质。

  一是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军队讲忠诚,就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做到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习主席强调,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官兵,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地位,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

  二是增强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其险恶用心是妄图改变军队性质,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官兵深刻领悟“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不断增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优势的认同感,强化制度自信,切实扎牢、扎深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子。要持续抓好军魂培育,形成基本理论灌输、党史军史学习、优良传统熏陶、纪律制度规范、日常行为养成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强教育,使党指挥枪的原则植入官兵灵魂、融入官兵血脉。

  三是强化担当使命的能力素质。《决定》部署的“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这一重点任务,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三大战役”是交织并行的。完成好这些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高层党委要提高战略谋划能力、真打实备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狠抓落实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强化使命担当,砺炼意志品质,聚力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挑战,拿出斗争精神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全会部署的任务落实到位,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奉献智慧和力量。(作者:赵周贤、刘光明、刘铭;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上一篇: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下一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