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会议,具有全局性、纲领性、历史性等诸多特性,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一、切实增强对十九届四中全会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
首先,这是我们党的全会第一次集中研究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具有首创性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讲,“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兴则国家兴,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历史课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执政党,专题研究总结自身领导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是之前历届中央全会所没有的主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系统总结,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审议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指导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本依据。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三个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体现了全局性,体现了全面与具体的相结合,无论哪个方面的工作、哪个领域的工作、哪个层级的工作,都能从战略高度得到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导遵循,既有高度和广度,也有深度和力度,这与以往单方面制度改革是不同的。
第三,《决定》是我们党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推进治理体系建设的总结和部署,具有纲领性文献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源自于我们党厚实的理论支撑,源自于我们党近百年来的具体实践。四中全会和《决定》深刻总结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形成和发展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重要经验;深刻总结国内外政党治国理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对党和国家的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形成的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其鲜明的实践特色、价值意蕴非同凡响,是未来我们党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
第四,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总结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世界性的指导意义。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文明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文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为生产高度发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在今天的中国得以高度证明,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事实胜于雄辩,成就赢得瞩目。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认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越来越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国家治理体系的成功实践,拓展了政党制度的理论空间和政党制度选择,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所以说,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更在于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点。
二、充分发挥党校独特优势,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
党校姓党,在传播党的理论、阐释党的政策、讲好党的故事方面,是我们的初心体现、使命所在,责无旁贷,理应走到前列,成为排头兵。
第一,要加强自身学习理解,从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上去努力。要深刻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学深学透、弄懂弄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利用“三会一课”等形式,充分调动大家学习贯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学习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使四中全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第二,要始终聚焦党的领导,阐释传播党领导一切的根本要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关键和根本,统领和贯穿其它方面的制度,属于根本制度的范畴。四中全会以宣示制度定型、坚持制度定力、完善制度定向、执行制度定责的总体思路,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出了科学提炼和顶层设计。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制度的准确定位,坚定党的制度自信,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讲清楚党的领导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党的领导制度的显著优势,讲清楚如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第三,要贯彻唯物辩证法,讲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原理。具体要做到“三个贯通”:一是把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贯通起来,二者不能片面理解、出现割裂,要连贯起来,系统阐释。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与13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贯通起来,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性,又要看到每类制度、每个领域制度的部分性、类别性,强调整体部分间联系,明晰部分的独立性、注重整体的集成性。三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文化贯通起来。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总带有时代性、历史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制度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制度提供丰富文化滋养,要联系起来贯通理解。
第四,要对标根本要害,聚焦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这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概略而言三个方面:科学理论的指导、初心和使命的指引、优秀文化基因的承续,根本在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性质,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正是依靠诸多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制度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来源于丰富扎实的实践,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治”亮点纷呈、世界瞩目。因此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必须要从丰富实践着手落地,运用更多更新的鲜活实践素材。
总之,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中国之治”学习好、研究好、传播好、阐释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作者:甘肃省嘉峪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吴寿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