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姜卫平、邢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都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治理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不可能形成国家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国家衰弱。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国家治理能力不足之苦,一直在寻找适合国情的国家治理体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开始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中国逐渐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西方主导的治理体系和模式越发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一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出“东升西降”趋势。这个大变局,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也必然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在经济上,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在政治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些都导致我国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要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等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中国共产党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展开,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上一篇:准确把握中国之治的时间表
下一篇: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