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惠媛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近日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承认和强调道德情感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为值得关注。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育。
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近日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简称《纲要》)。该《纲要》立足新时代,聚焦新问题,提出新要求,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提供了重要指导。
与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印发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比,新发布的《纲要》具有诸多亮点和创新。其中,承认和强调道德情感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为值得关注。《纲要》不仅要求“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而且要求“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推动道德实践养成。这一创新既拓宽了道德理论内涵,也延展了道德践行维度,既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也反映相关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具体而言,对道德情感的承认与重视有坚实的学理支撑。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具有智性的一面,在道德生活中具有根本意义。针对理性主义把情感视为非(反)理性进而忽视、贬低或否定情感等做法,当代研究者一方面重新诠释了包括道德情感在内的情感本质,确认了情感与理性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建构起“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强调移情与道德在利他特征上的一致性,凸显移情能力在形成道德判断、确认道德义务与从事道德活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反映了道德情感并非盲目的,而是具有目的性、意向性和价值性。对此,可通过激发同情和爱等道德情感来引导信念和行为,疏解与转化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感,发挥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正面作用。
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育。就道德实践而言,应注重价值引领与文化涵育,结合交互性与艺术性等多个维度,激发与培育道德情感,使人们自觉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情感培育要坚持价值引领。情感生成与价值引领具有内在关联。一方面正向情感体现对事物具有价值的心理确认,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价值观规约情感的生成及其表达,进而影响道德判断与道德实践。故而,应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道德情感的培育。作为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是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情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从而使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始终贯穿于道德情感培育的各个环节,保证道德建设的方向性与实效性。
道德情感培育要注重文化涵育。情感滋养与文化涵育相辅相成。情感使文化积淀更具温度,使人们在文化记忆中产生思想激荡与升华,而文化也能使情感体验更具厚度,使人们在情感认同中获得思想鼓舞与教育。优秀的文化能感染人、激励人、涵养人。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因此,应在挖掘传统美德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增进人们对文化经典、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的了解,深化对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嘉言懿行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应结合经典诵读与历史展播等方式,借助全息互动投影或文物数字化等现代技术,让他们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激发其生成向善、学善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培育要强调交互共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是确立情感认同的必要途径。诚如巴特森(D.Batson)指出,个体的情感反应既是对自身与他人之道德关联的确认,也需要通过道德关联加以强化。鉴于此,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单靠个体或某些群体的努力,而要发挥全体人民的合力共同推进,要在相互交往基础上形成情感辐射,达成道德共识。一方面应尊重不同个体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应强调情感交流,以有针对性和有情怀的方式,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拉近思想距离,通过推选道德模范形成情感认同并触动心灵,从而培养见贤思齐的进取精神。与此同时,还应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让人们在与帮扶对象等的互动中滋养道德情感,强化友爱、互助和奉献精神,坚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念,从而更积极自觉地行善扬善。
道德情感培育要重视艺术共鸣。艺术是承载情感、表达情感与熏陶情感的重要方式,能潜移默化塑造受众的道德品格。通过比较芝加哥大学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纳斯鲍姆(M.Nussbaum)指出,感官艺术既能培养同情心,也能滋生恐惧、愤怒或嫉妒,进而促进或妨碍个体形成正义感。因此,应当重视发挥优秀艺术作品的正面感染力和感召力,借助叙事修辞、文学作品、戏剧音乐、建筑绘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合宜的道德情感,改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氛围,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和谐。
《纲要》对道德情感的强调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路径。因此,应重视与发挥道德情感的作用,增进道德实践的温度,让道德观念成为自觉追求,让道德规范成为自觉遵循,让道德行为成为自觉需要。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分歧与和解: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道德冲突与情感认同”[19FZXB02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