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罗理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当其时,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第一,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事兴业,关键在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聚焦这个目标,须臾不能偏离。要不断深化对时代新人丰富内涵、时代特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引导人们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培养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要聚焦青年朋友的“需求”“方法”“信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引导青年朋友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相联系,将个人梦想与伟大中国梦相融合,为创造新的中国奇迹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更好发挥出引领作用。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三,要夯实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对象在基层、主体在基层,必须瞄准基层需求,创新基层工作,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提质量、上水平。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用好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户外媒体,夯实基层阵地,讲好美德故事。特别注重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正确的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推动网络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第四,要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建设贯穿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风气。要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融入社会治理,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要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让道德的阳光温暖人心,让文明的雨露滋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