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中国道路成功应对四大世纪难题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鲁品越

  新中国70年光辉发展历程,虽经曲折,但总体上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把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成功应对了几大世纪难题:一是如何避免国家被殖民化甚至分裂的危险?二是如何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成果?三是如何在引进资本以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避免和克服由资本内在矛盾而导致的危机?四是如何使全世界认识到强大起来的中国会与所有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是在国际资本向中国扩张的时代才开始现代化进程的。由此,中国面临根本性世纪难题:如何既要学习西方以实现现代化,又要避免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

  从洋务运动开始,历经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经抗日战争,整个中国近代史清晰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是殖民化亡国道路。这是因为在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弱小的民族资本只能是国际资本的附庸。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世界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历史进程,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进程,必然要先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斩断了对西方资本的依赖,经济上采取公有制制度,用政府力量来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工业化生产力体系。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中国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建立起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确立了经济基础。

  走改革开放道路

  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经济体系,在解决国家被殖民化的威胁之后,又面临新的世纪难题:如何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成果,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充分利用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动力作用,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对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扩大再生产,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手段:计划经济主要用政府权力组织资源以进行扩大再生产,市场则用货币配置资源以进行扩大再生产。一个社会到底应当采取计划为主还是市场为主,取决于它所处的客观历史情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科学配置社会资源,以建立预先计划好的生产力体系。在初步建成国民工业体系之后,计划经济的缺点日益暴露出来。一些新兴产业部门亟须培育和发展,它们在社会生产力结构中的比例关系尚未形成,因而无法按照“有计划、按比例”的方式发展。怎么办?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我们面临历史十字路口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制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具有鲜明的三大特征:

  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这种新型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二,鼓励和发展民营企业是这个新型经济体制的显著特征。解放思想,打破对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比的机械数量限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亮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民营企业在如此短的时期内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公有制为主体所创造的稳定经济环境、国有企业的领头雁作用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是这个新型经济体制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由于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完全不同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五口通商”,完全不同于那种使中国走向被殖民化的资本主义开放道路,而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开放。

  中国根据自己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欢迎外资,同时也要求外资遵守中国法律,从而将外资在中国的发展纳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正确轨道上。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腾飞,但如何在引进资本以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避免和克服由资本内在矛盾导致的问题与危机,成为中国面临的又一大世纪难题。

  为了应对这个世纪难题,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洞见历史发展规律,总结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经验与教训,形成了一整套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迈入新时代。

  这个治国理政的系统工程,以实现中国梦为总目标,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抓手,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为特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框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进一步落实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具体任务和措施之中。

  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停留在既有发展水平上来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越陷越深。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使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与机遇。

  走命运共同体之路

  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是在没有侵占他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他国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没有构成危险,反而提供了机遇与舞台。然而,个别国家无视这一事实,认为中国会与他们一样强必争霸,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提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于是,新时代中国又面临一个世纪难题:如何使全世界认识到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会与所有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应对这一世纪难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来把握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产生高度国际化的生产力。各个国家的生产力体系必须通过全球配置资源,利用全球市场才能运行和发展。同时,生产力的全球化趋势使气候变化、环境治理、反恐安全、法律事务等都具有全球性质,必须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完成。任何国家都不能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中独善其身。

  与此同时,霸权主义的世界秩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球由此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在此情形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谓应运而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是这一伟大构想的伟大实践。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由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使各国生产力按照市场规律得到充分发展。它不仅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同样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因为它按照平等互利的、普遍的国际市场规则来配置全球资源,从而可以使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通过市场得到进一步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成功地回答了世界各国如何相处的世纪难题,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下一篇:爱国,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