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行,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人民本性、实践本性和创新本性所决定的。
●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占据理论最高峰和道义制高点的真正原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在于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永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为此,本版专门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从历史、实践和时间维度诠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编者
170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自然、社会最一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趋势,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达到人类最美好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彻底唤醒了沉睡中的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世界时代格局,重塑了人类历史的时代纪元,达到了作为有志于改造世界的人类理论思维的时代高峰。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身后近170多年的历史沧桑剧变深刻昭示,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燕雀永远飞不到鸿鹄之高远,越是真理越发透过乌云遮蔽而闪烁出不朽的光芒。历史和实践正面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真理成就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成就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成就了一系列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历史和实践的反面教训也充分证明,背离马克思主义终将招致失败,东欧剧变就是最惨痛的教训。历史、实践和时间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行:
在于它概括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
毛泽东指出:“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每一个具体学科都是研究本学科研究对象特殊规律的科学,哲学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晶,是处于这两门科学之上的、概括了这两门科学知识的大学问。马克思主义是以哲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人类一切科学发展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以及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史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社会科学在19世纪也有了很大进展。考古等社会科学新发现把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以实证的方式呈现出来。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以实证的方式再现了人类和未来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三大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正是因为它建立在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系列发现的基础之上,攀登了人类理论思维的科学最高峰。
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内涵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一般原理和具体结论三个层次,构成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及其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人们提供了最科学、最锐利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认识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结论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即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问题而得出的一般原理和具体判断。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一切旧哲学,具有三大缺陷:第一个缺陷,唯物论与辩证法相分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任何哲学流派或哲学家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彻底结合。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把辩证法发展到了人类思维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但是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外衣包裹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如果不突破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束缚,辩证法已然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受直观的、被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唯物主义在费尔巴哈那里也已经发展到了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马克思、恩格斯突破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枷锁,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彻底结合在一起,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人类哲学思维的最高峰。第二个缺陷,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占统治地位。在唯物史观之前,人们往往把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摒除在科学之外。这既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病根,也是唯心主义辩证法思维所误入泥坑的领域。人类社会活动比自然界的变化要复杂得多,仅仅用传统的旧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无异于用低级版的工具解读高级版的密码,是绝难以有成果的。马克思将“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作为历史的基本前提,指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从而找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找到了一切人类社会生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方式,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社会形态”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对于人类社会形态的完整性阐释,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规律性把握,至今仍在不断被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所验证,正如恩格斯所讲,“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恩格斯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比拟于达尔文对有机界发展规律的发现,称唯物史观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对人类思想的第一个伟大贡献。第三个缺陷,唯心地解释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旧哲学一直无法正确地揭示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怎样产生的,不能正确解答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不能说明人的认识的根源、动力、检验标准和认识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的、能动的、实践的、社会的人,正因为人的物质的实践活动,首先是生产实践,同时包括科学研究实践和政治活动实践(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人的思维、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彻底地运用到历史观、认识论中,把唯物主义物质观运用到历史领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运用到认识领域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从而成为最彻底的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也成为最彻底、最完备的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行,最首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行。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社会,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恩格斯评价剩余价值理论时说,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相较于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时代进程的分析,剩余价值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则从大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入到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精准认知,以至于让人们在资本主义自然生命的“有生之年”就时刻感受到其强大的科学性。在19世纪40年代的文献中,除了《共产党宣言》,没有作者敢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铁口直断,“(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同时孜孜告诫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工人阶级也一定会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那些庸俗经济学家的眼中,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莫说无产阶级尚在襁褓之中,就是资产阶级犹在幼年发育阶段,何谈“创造一个世界”。更谈不上资产阶级创造的世界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创造一个比资产阶级强百倍的新世界。仅过了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在全球建立起了自己的牢固统治,并且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当庸俗经济学家们在20世纪末欢呼着宣告《资本论》已经过时,资本主义彻底告别危机甚至即将终结人类历史的时候,21世纪开始蔓延开来的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给他们的脸上来了重重一击,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坚实基础之上,马克思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一系列原理、观点和结论,创立了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解放的最科学、最彻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行:
在于它来自人民,又为了人民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除了其科学性之外,还在于其深厚的人民性。科学性解决的是“是非问题”“我是谁的问题”,是认识问题;人民性解决的是“谁是谁非问题”“我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为某个集团或阶级代言的“私器”,而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公器”,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历史进步方向。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占据理论最高峰和道义制高点的真正原因。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解答了人民怎样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为人民探求自身自由解放的道路和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民并不是一切剥削阶级所泛指的超阶级的“人”,而是指当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广大劳动人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就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理论就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资本主义的统治者及其政治家、思想家死不承认他们的理论与道德是有阶级性的,认为是超阶级的、全民的、普世的,永远不承认国家的阶级性,自称是全民的国家,这都是掩耳盗铃的骗人把戏,也是虚伪的表现,是剥削阶级统治的需要。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他们都一语道破道德的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是全民的国家,而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国家,国家是阶级的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求解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阐述人民主体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人民谋解放的理论,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最高理论表现。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活动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说明共产主义必然到来,更重要的是指导人民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等著作,其“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进而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利用规律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人民实践,“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引领人民打碎旧世界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新世界。十月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这些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上写下的精彩篇章,使得共产主义学说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人民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理论,首先是人民立场,为人民说话、为人民谋解放、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的毕生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他这种悲天悯人、以苍生为念的高尚精神品格,以及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实践表率,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青少年的马克思不安于父辈为其设计的安逸生活,怀抱“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走上了“背叛”家庭,“背叛”家庭所属的那个阶级的道路。马克思锻造的理论武器,唤醒了无产阶级内在的阶级意识和历史使命,使其避免沉沦为“无机的大多数”,从而焕发出改造旧社会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终其一生也没有在资产阶级社会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哪怕勉强过得去的生活,如果说马克思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想获得什么回报的话,那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把这个期望说得很清楚,“《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最好的报酬。”马克思的光辉一生,他的全部生活和理论研究结晶为一句话,一切为了人民。
马克思主义行:
在于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实践性。实践性决定并保证了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实践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从而始终对现实运动保持强大的解释力和引导力,从而永远保持了不朽的活力。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产物。马克思说,我的哲学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条件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深厚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创立时,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已经激化,社会历史发展已经以一幅清晰的历史规律的图画呈现在人们面前,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实践,让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是改造旧社会的物质力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的实际运行……这些都促成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条件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原始材料,也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才创立了指导工人阶级的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书斋里的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始终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学说同不断发展的实践、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如果离开实践,理论与实际相脱离,那么,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空洞的、毫无针对性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正是坚持理论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永葆蓬勃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始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性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实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行不行,要由事实来说话、由实践来评判。诞生于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几乎席卷了20世纪所有的政治风云,激荡起数以十亿计的人民群众冲破旧秩序的伟大斗争,在全球范围内创建起一个覆盖全球1/3人口的社会主义阵营。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虽然诞生在西方,但却属于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初,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与发酵,西方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复苏,“马克思”这个名字冲破西方学者构筑的精巧学术牢笼,正在重新成为反抗资本主义运动中的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动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发展的同时,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一而再、再而三地证实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马克思主义行:
在于它不断发展,又永续开放
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特性。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体现为开放性、包容性和发展性,它博大精深,但并不追求体系完善而成为自我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始终面向时代开放,将时代发展提供的新实践和新知识纳入进来,不断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从而保持旺盛发展力量和生命活力。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我们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并不排斥任何人类的理论成果和先进文明,而是开放的、兼容的,从不拒绝任何有价值的真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通往真理的道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顺应时代发展、回答时代课题,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在于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永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实践常新,理论也常新。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实践、实践、再实践,同时也就需要对实践认识、认识、再认识,因而其本身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讲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恩格斯还讲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在1959年底到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讲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他还讲:“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任何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它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毫无出路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特点,突出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身上。他们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思考和研究新的问题,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创新自己的理论。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当时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自发的工人运动变为自觉的阶级运动,极大推动了当时欧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列宁根据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矛盾出发,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帝国主义世界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形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世纪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东方落后国家探索到了一条通过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以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式,来实现民族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新途径,完善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的跋中精辟地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始终处于辩证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面向时代开放,面向实践开放,面向一切人类文明开放,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出切合时代主题、回应时代挑战、引领时代潮流的新理论和新思想。这正是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宝贵之处,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生机的奥秘之所在。
在马克思诞辰200多年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马克思”这个名字仍是十几亿中国人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文化符号。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达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感谢之情:“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吐纳数千年人类历史进程,廓清笼罩在人类生活上的各种意识形态迷雾,还原了历史本来,阐释了当下实际,揭示了未来发展。这是人类智慧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