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国际话语权是指通过话语所包含的符号、概念、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要素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吸引力。话语权具体表现为设置话语议题、赋予话语意义、制定相关规则的权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感染力、解释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表达。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缺少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确立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话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蕴含的一些理念和主张成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张,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话语权”应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起步。

    二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批评质疑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迅速崛起,西方一些国家担心其中心地位被中国取代、其发展模式被中国超越,因而批评质疑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甚至污名化、妖魔化中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因为对中国历史与现实了解不够而出现的误解,有的是基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差异隔阂所持的偏见,有的是基于国家利益所做出的精心布局和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蕴含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创造和智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特点、优势,表达中国的发展理念、价值追求,有利于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误读和偏见,让国际社会全面认识和准确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国际环境。

    三是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理论界、学术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一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过程,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尚未解释清楚的议题建构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是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也是实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契机。

    四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已超越国界,对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魅力,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既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上一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