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坚定文化自信 助推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为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承担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革命文化薪火相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活力,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积累的文化养分和历史底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也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巨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革命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形成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之中,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一脉相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升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相匹配,体现了时代精神,能够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证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跨越,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踏遍坎坷又出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斗争精神、伟大的创造精神,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使他们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要大力繁荣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把创作之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聚焦时代重大课题,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新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反映人民诉求,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讴歌人民,在回应人民关切中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深耕时代沃土,深入生活实践,以工匠精神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反映现实、关照现实,努力创造出有温度、有风骨、有内涵、有高度的文化精品。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志存高远,崇德尚艺,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和弘扬者,树立良好的艺术和学术道德,以深厚学养赢得尊重,以高尚人格引领风气。

要担负起培根铸魂使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是关乎人的灵魂的工程,是在人的心灵中播种信仰、培植信念、塑造人格的工作。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灵魂的塑造者,担负着培根铸魂的责任和使命。在当代中国,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和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文化情怀,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培根铸魂的伟大事业中,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构建起新时代美好精神家园,凝聚起人民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李永胜   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掌握学习方法 强化理论武装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