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有鲜明自觉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探索现代化道路。无论是在欧风美雨中学习,还是对本土资源的挖掘,多种方案的尝试和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从“开眼看世界”向动手改造世界转变,从此“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与许多后发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带有鲜明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首先体现为主体自觉。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的首要推动者。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理论原则和现实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分析和把握,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打破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各项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扫清障碍。

  这种自觉性也体现为制度自觉。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既没有模仿西方,也没有照搬苏联,而是在总结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益做法,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符合国情、各有分工、凝聚合力的政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了国家权力的来源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商合作、咨政议政提供了有序有效的途径;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区域自治结合起来,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基层民主制度则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制度分别解决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保证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

  这种自觉性还体现为问题意识。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并且积极地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意识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在清醒认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其中优势之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但不能削弱反而要更好发挥这个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发挥着政治稳定器和资源动员者的重要作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历经坎坷挫折,但依然砥砺前行。中国的政治制度通过自身调整和不断完善,努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实现了制度的整体绩效。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发展新阶段,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除了要保持自觉、自省,更要增强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应坚守三个标尺:一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这个标尺来衡量相关领域的改革是否使国家治理更具有现代性。二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以这个时间标尺倒推各个领域改革和发展的进度,看它们离目标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三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虽然是内生演进的,但也应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虽然解决的是中国问题,但也要为世界提供多样化发展道路的参考。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上一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
下一篇:把党性修养作为共产党人的“心学”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