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理论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解放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当前,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复杂深刻,围绕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较量日益凸显;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一些错误思想观点鱼目混珠。思想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越是多元越需要主导,越是复杂越需要方向。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必须以思想导航、以价值引领,否则就会迷失自我和方向;背叛自己的历史文化,奉别人的理论、话语为金科玉律,用别人的价值标准剪裁我们自己的实践,就会失去根基和命脉,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甚至会搞得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乃至陷入战火,这样的悲剧在当今不少国家一再上演。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时代“国家之魂”既包括理论自觉、文化自信,同时也彰显价值先进、思想解放。其中,理论自觉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要求通过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对自我文化价值、文化活力以及文化理想、文化前景的确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自觉、文化自信凝聚着深沉持久的进步力量。价值先进,意味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思想解放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克服思想上的保守与懈怠、僵化与偏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是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必然要求。价值先进、思想解放孕育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是人民的创造,同时又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思想文化建设是通过文化的育人功能影响人、改造人、塑造人,凝聚人心、加强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实现“三个统一”。

——满足群众需要与提高群众素养的统一。满足群众需要,就是通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努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高群众素养,就是通过把握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融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的统一,寓教育于服务。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之中。一方面,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人民福祉来进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把人民冷暖、幸福放在心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元的今天,党员干部要既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又做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使人们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工作目的和工作手段的统一。思想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离不开工作手段的创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增强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改进话语模式,顺应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导转化时尚语言,增强语言的人文情怀及感染力、说服力;创新文化载体,运用人民群众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回答时代课题,传播时代精神,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事,在润物无声中开展工作,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徐作辉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上一篇: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下一篇:理论学习要有钻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