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宣言

——“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特辑

       编者按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切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价值,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是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纲领。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委宣传部、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北京日报、前线杂志于5月8日共同举办了“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9位与会者畅谈了学习体会,现将他们的发言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马克思,我们中国人都应致敬和感恩的伟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从知、情、意相结合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范本。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我们要以最深刻的情感,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

  在我们中国人还不知道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已关注中国人的命运

  我们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首先是因为马克思是我们中国人最可亲、最可敬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的时候说过,如果没有他,我们至今仍在黑暗中徘徊。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我们还在黑暗中苦苦奋斗的时候,马克思就以极大的同情关注着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他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通讯,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

  例如,马克思在一篇长篇通讯中,就热情讴歌了太平天国革命,预言中国革命将会产生“中国社会主义”。而“中国社会主义”与“欧洲社会主义”的差别,“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此后,他又在一篇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文章中用“惊心动魄”四个字形容中国革命,并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认为未来的中国革命必将对欧洲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

  有些人总是提这样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是欧洲人,中国人为什么要信奉这两个欧洲人的话?是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出生在欧洲,是欧洲人,但他们属于全世界,尤其是他们的心和中国人的心早就连在一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要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

  百年传播,百年坚持,带来中国百年巨变

  我们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已有100年,百年传播,百年坚持,带来中国百年巨变。

  1918年,马克思诞辰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那一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次年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之前,西方传教士、留学生、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都介绍过马克思和他的著作。但这些介绍都不是我们所说的传播,传播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来解决中国的救亡和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38年,马克思诞辰120周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时而生。从此以后,中国革命踏上了胜利的坦途,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978年,马克思诞辰160周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使中国人民大踏步走上了振兴中华、赶上时代的人间正道,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无论从今天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来看,还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历史任务、光明前景来看,中华民族无疑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顾历史,百年传播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三个“完全正确”: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回顾历史,中国百年巨变的历史经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的三个“只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们纪念马克思、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不是为了致敬而致敬,不是为了感恩而感恩,而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任务。

  首先,我们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就是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学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九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任务。从认识上来看,这大大超越了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从实践上来看,这必将大大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大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纪念马克思、致敬马克思、感恩马克思,就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这个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才会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也才会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决奋斗的坚定信念。(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顾问、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里,我就如何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认清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思想成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现实,照耀未来。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有助于廓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出现的那些重大的争论、存在过的误读和曲解,有助于把握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要坚决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二是实用主义的态度。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把自己正在干、想干的事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的,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善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理解原著的思想,要善于把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要善于把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进行比较研究,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努力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古人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只有我们内心深处真正将经典当做情感深处的需要,将学习经典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精神追求,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和价值,真正体悟阅读经典的幸福和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领导干部都集中较长一段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是有困难的,主要是靠自己挤时间学习,因此要突出重点,精选精学。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共产党宣言》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在这次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当前,高校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重要内容,学精悟透用好,坚定政治信仰,坚守精神高地,努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治校办学的生动实践。(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郑萼)

  马克思为什么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重要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及其在当代的价值,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

  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缅怀了马克思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向他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除了重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指出,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以千年计,还是从近代以来,在人类所有的思想家当中,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是首屈一指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起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他创立的思想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思想,而是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整个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这一贡献,他说,如果没有马克思,人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探索。

  第二,他的理论不是关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也就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解放。恩格斯曾经把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比,认为达尔文是发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马克思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他的思想是人类最先进的思想,代表了人类解放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向世界宣布,我们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他系统阐述了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理论无法与之相比的永恒魅力。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所以,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我们中国人从马克思那里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武器,而且在实践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人类要发展进步,要争取美好的未来,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提出了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又紧密地结合每个方面工作的具体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具有长期和根本的指导意义。(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闫志民)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鲜活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马克思在谈到未来社会的时候,特别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讲到,共产党执政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的总量得到快速的增加和提升。今天,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实际上,一方面要研究生产关系,通过生产关系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的改进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称之为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生产力,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来构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构建经济学的时候,明确宣称他的经济学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是为大众服务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宣称自己的阶级性、革命性。今天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同样如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同时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最终改革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继承,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鲜活性。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从新发展理念当中,也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创造的理论来源。比如创新发展,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讲到人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我们今天推动创新发展的时候,去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我们对这些范畴的继承和运用仍然具有鲜活的价值。比如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大部类理论,实际上对今天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都有很大的价值。比如绿色发展,马克思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尊重、人对自然科学的使用等,都有很好的论述。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当中,在尚未全球化的情况下,马克思探讨了全球化经济学开放体系。比如共享发展,马克思讲了共同富裕的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从中可以看到,今天构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重要基本方法、重要基本范畴,都给我们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 黄泰岩)

  为新时代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学习好阐释好发展好这一理论,就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有的人读成了教条主义者,有的人读成了实用主义者,有的人读出所谓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有的人读出所谓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甚至有的人读出所谓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有的是读的立场问题,有的是读的方法问题。在5月4日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自觉性不强、主动性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缺乏自信。针对各种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有效性、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的奇谈怪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关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学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下真功夫,不下苦功夫,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只能学到一些皮毛,难以掌握真谛,更无法真正融会贯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要学深悟透,做到“常学常新”。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美妙之青春,就在于它能够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最终要落实到用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通过原理教科书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虽然有助于人们较快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要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丰富内涵和生动的发展历程,还要进一步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的思想伟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作为理论工作者,要牢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作出新的贡献。(作者为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艾四林)

  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情感联系

  传播马克思主义,要拉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心灵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从理性上打通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另一方面,还要找到一些心灵感应的点,哪怕是从感性上去找马克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一种情感的联系。

  当中国人没有关注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已经在关注中国、论述中国。过去我们对这个事情不太了解,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了这个事,大家知道这个事以后,突然感觉心理受到了触动。这样的触动比理论上的触动更有冲击性,就好像思想的闪电直击心坎。这就是一个点。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点。

  比如,过去常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在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有一些零星介绍,但是还没有引起广大国人的心理共振。十月革命胜利,给国人极大的触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所以毛主席才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炮响是非常感性的表述,但恰恰是这样的事件,把中国人民和马克思主义紧紧联系在一块,所以十月革命对中国人来讲非常重要。如果对十月革命不了解、不知道,甚至淡忘了,那么,这样一根情感联系的线也就断了。

  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联系,有人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关注社会,都是社会本位。找到这么一个东西,就能实现思维方式上的打通。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的思想对于个人主义文化国度的人来讲难以接受,但是对许多中国人来讲,马克思这样的论断就很容易接受,人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搞“社会关系”就不行。这方面有些理解可能有一些庸俗,但实际上很多思维方式上是有共同点的,找到这个东西就可以打通一个点,打通一个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沟通的通道。

  另外,中国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竖立了一尊马克思铜雕像,我觉得这个事情又是一个点。中国人到那儿旅行的特别多,照相什么的总需要有一个景点,中国人做一个很好的雕像立在那个地方,这样在心灵上又拉近了距离。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打通了中国人的心灵和马克思的联系。

  一个是理性上打通,一个是情感上也打通,这样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建军)

  当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理应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当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

  一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断深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刚一问世就闪耀出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真理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凝结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思想结晶,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的科学性在21世纪的东方绽放出夺目的真理光芒。科学理论归根到底还要让群众掌握,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只有给干部群众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如何认识它的当代价值,讲清楚为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如何认识它的科学体系、理论品格和实践意义,讲清楚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才能使科学理论真正入脑入心,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当前,北京下大气力治理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这些都是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息息相关的大事。

  三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研究解决新时代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创立,在推动人民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丰富发展,在认识论上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方法论上将实践作为改造世界的路径。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找到了打开马克思主义的钥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与实践共生,它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指导党和人民围绕伟大目标进行不懈奋斗,推动伟大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四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对待科学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为了反对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做法,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吸收融合上,更体现在其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是开放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它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不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方面要注重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和改革实践经验,不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思想养料和实践智慧;另一方面要以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视野、大格局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地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张淼)

  伟大事业的基石是伟大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科学提炼的马克思光辉一生的伟大品格,即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懈战斗。只有有这样伟大人格的人,才会有伟大的追求并创造伟大的事业。伟大追求、伟大事业的基石和原点是伟大信仰。我们把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信仰,把马克思终身追求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作的新概括,即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我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创造世界的行动,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既一脉相承又创新探索的崭新意义和价值。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传人不忘本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新的起点。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向全党发出的学习马克思的号召,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九个方面思想的概括,特别具有震撼力,是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九个方面的学习要求,是我们纪念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指针。

  我们党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在中华大地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无可辩驳地证明,学习马克思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学习马克思的最好检验。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王学勤)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一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威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沿着马克思主义指明的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奋勇前进。

  二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马克思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为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为了改变人类历史命运而创立,在人类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丰富发展,又始终立足时代前沿,在解答现实问题中不断深化提高。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开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建立在许多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添砖加瓦。

  二是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的代表者、维护者和促进者。

  三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各方面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预想的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不断转化为生动现实,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开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一是要树立对科学理论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一切必须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需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二是要担当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视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发扬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杂志社研究基地主任、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李明圣)


上一篇:【理上网来】从马克思身上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下一篇:马克思永远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光辉楷模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