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文化支撑

      作者:钟文平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重大问题。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昭示着,党和国家正在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空前强大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体系。实现中国乡村复兴的梦想,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从这一国家的宏伟战略和实施步骤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全面透彻地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以更充分的文化自信,更饱满的工作热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文化支撑。

  很长历史以来,在公众的意识中,容易产生乡村贫穷落后,缺乏文化价值的印象。历史发展证明,这完全是一种囿于时代局限的浅见。在现代工业文明孕育以前,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乡村文明积累和发展的历史。我们称之为精神家园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其主体即立足和发展于乡村大地。正是在乡村的高天厚土之中,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人伦道德、规则制度、社会结构等得以树立和壮大。在城市逐步兴起之后,中国乡村始终以自己的文化汁液滋养和激发着中国的城市文明,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城市,其兴衰荣辱都和周围的乡村世界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还要看到,近现代以来,在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中国乡村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展现出强烈的抗争精神,哺育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优秀儿女,支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创建并走向胜利。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征程中,中国乡村同样不断发时代先声,体现出可贵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今天我们要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敬畏之心,重新审视我们文化生命的起点和成长历程,重新理解厚重的乡村文化价值。

  在整个工业化的进程中,单纯从经济上来说,农业的产值小、生产率低,还常常要为支持工业资本的积累贡献各种经济资源,广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出现较大范围的贫穷、落后,甚至停滞、萧条,在所难免。但是经济上的落后只是暂时的,由于城乡关系的不断改变,乡村正在获得发展繁荣的空前历史机遇。当我们逐步抛弃了片面追求GDP的发展理念后,我们理解乡村就有了更宽广和宏大的价值坐标。就文化而言,乡村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遍布乡间的中国建筑、器皿、工艺、服饰、典籍、礼俗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限的发展潜能,只要我们在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可能重构完整的时代文化生态,从而使乡村世界重新成为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

  毫无疑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正在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需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为其他领域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建设本身也具有日益丰富的内容。比如,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比如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比如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等。大量的文化工作需要我们去加强和开拓,广阔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天地等着我们去创新和创造。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为文化建设者的主体作用,另外一方面则要吸纳大量的学者、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师等提供更高知识和文化含量的支持和服务,从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最终使乡村文化成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农村是重要的着力点和主战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意见》根据十九大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可以预见,当乡村全面振兴之时,也就是乡村文化复兴之时。哲学家贺麟先生曾经说过:民族复兴的实质是文化复兴。乡村文化的复兴同时也构成整个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内容支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乡村文化复兴事业必将抒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华章!(钟文平)

上一篇:从“四个走出来”看“重要萌发地”
下一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