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抓住战略重点 推进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抓好战略重点,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把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引领,重构河北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会深刻改变区域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我省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重大机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构城市功能,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调整优化周边城市发展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保定、廊坊、沧州等新区周边城市为重点,划定区域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实现周边城市与新区既适度分离又能互动发展,发挥好新区对冀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做大做强省域中心城市,加快石家庄和唐山两大城市建设,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正定新区加快发展,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唐山曹妃甸开发建设,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

着力构建外向型城镇布局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群对外开放水平。构筑以黄骅港、唐山港、秦皇岛港为龙头的沿海城镇群,构筑以黄骅港为龙头的石黄、邯黄两条城镇发展带,构筑以天津港为龙头的保津城镇发展带,实现河北内陆型城镇布局体系向以港口城镇为主的外向型城镇布局体系转变。

培育环首都特色卫星城镇,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以及人口疏解。在环北京县市选取重点乡镇,打造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具有较强吸引承接能力的特色卫星城镇。

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设高水平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我省应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为契机,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与京津深度对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优化与京津的产业分工,引领河北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以价值链分工为方向,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京津全面对接,组建钢铁、化工、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6个产业联盟。以水平分工为方向,推动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与京津合理错位,细化产业分工,形成各自特色,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竞争有序、协同发展的产业群。

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引领,打造四类产业升级平台。一是打造雄安新区产业升级引领示范平台。二是建设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绿色智慧城市,打造要素集聚平台。三是建设定位高端、运行高效的产业园区,打造产业承载平台。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小镇、高教小镇、康养小镇、文创小镇、运动健康小镇等。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业升级的环境支撑。一是创新产业政策,研究出台体现我省产业升级要求、反映与京津科学分工诉求的鼓励类产业目录。二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取消一批制约产业发展、束缚企业活力的审批事项,全面开展行政许可权改革。三是积极探索融资租赁、信托基金、风险投资等融资服务发展新模式。

以海河平原和冀西北山区为重点,扩大生态空间、改善环境质量,建设高标准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之一。我省应从平原地区和山坝地区两个方面考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支撑区高标准建设。

着眼于保障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推进海河平原地区生态综合治理。一是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和白洋淀地下水、地表水、外调水、雨沥水和中水“五水”联供工程体系。二是推进大清河流域综合治理。三是恢复海河流域平原地区生态系统。推进平原天然河道综合整治,恢复退化的湖泊洼地,构建京津廊保城市间生态过渡带。

高标准构建冀西北生态屏障,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一是继续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国家公益林建设。二是推进洋河、桑干河流域环境治理、改造提升。三是建立京津冀市场化的水资源调配、使用、保护机制。

以生态与经济双赢为目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冀北地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

张家口和承德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省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快冀北地区发展,应把发展重心转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矛盾上来。

抓住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契机加快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构建以冬奥为品牌、以生态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健康为特色的绿色产业新体系。二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加强城市建设,营造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城市氛围,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三是着力建设开放高地,全面推进北京和张家口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互补互促、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重构区域发展框架,推动生态经济双赢。一是构建与生态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空间用地体系。二是构建与生态经济双赢模式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三是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发展体系。四是构建与生态保障要求相适应的生态保护体系。

强化政策精准支持,助推冀北地区脱贫致富。一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支持冀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设立绿色产业引领资金、专项基金等扶持资金。三是加大对冀西北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四是支持冀北地区提高投资审批效率。五是完善京津对冀北地区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以综合交通枢纽和快速便捷路网建设为重点,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突破领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尽快形成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格局。

围绕雄安新区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一是加快建设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以及周边其他城市的快速便捷交通网络。二是建设新的快速骨干道路和综合交通枢纽,完善雄安新区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三是紧跟雄安新区绿色交通建设进展,同步推进雄安新区周边区域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加快优化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布局。一是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交通“第三极”,形成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区域交通运输中心。二是加快推进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三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将张家口、承德、沧州分别作为京津西北、东北、东南方向的分流交通枢纽。三是加强张承沈、沧唐沈大通道建设。

全面打通“断头路”,进一步提升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一是完善交通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跨区域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问题。二是统一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确保三地交通设施同步骤、同标准建设。三是加快推进环京津县市与京津县乡级“断头路”的互联互通。

尽快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协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一是加快推进环京县市与北京之间的轨道交通衔接。二是加快河北境内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及区域连接线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港口疏港铁路网建设。四是探索建立京津冀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利益平衡与成本分担机制。

以创新环境建设为重点,构建吸引京津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力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一是以先进理念和一流标准,建设绿色智慧新城。二是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构建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三是全面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更为宽松、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四是积极探索更高层次的开放创新模式,推动建立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

构建完善吸引京津创新资源要素聚集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是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强与京津科技型园区、科研院所等创新合作。二是与京津骨干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以高新区为依托,与京津联合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

推动建立与京津一体化的政策、体制和市场环境。推进与京津创新政策对接,健全区域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开放共享的创新市场。

加快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实现合理配置的基本前提。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尽快提升我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才能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进程中实现区域良性互动。

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推动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配置。一是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我省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疏解承接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在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入驻机构全方位支持。

以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区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政策对接,率先在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区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促进重点承接区尽快形成与京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当的发展环境。

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降低各类社会投资主体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门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灵活性和多元化。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进入通道。

争取国家支持,增强我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是建议增设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专项资金。二是根据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远期目标,确定三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种类和标准。三是把河北公共服务重点项目或京津冀三地发展差异悬殊的项目优先纳入国家重点项目,明确推进目标和方式,提升河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李岚、高智)

上一篇:把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下一篇:在引领新时代中焕发党的新气象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