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

       作者: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宋雪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一开篇,就号召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报告从战略高度作出历史性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和初心本色。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首次面对中外媒体记者,就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美好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高频词、关键词、主题词。

  以人民群众为发展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谋发展,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发展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回应人民期待、解答人民关切,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以利民惠民为民生焦点。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真功、求实效,与民便利、为民让利,把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民生利好,把改革发展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利益。

  以美好幸福为价值追求。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主题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和中心。

  释放改革红利,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小康,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要全面发展,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已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的红利,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让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和公平共享。

  实施精准扶贫,补齐民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百姓多层次需求,开创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在人民群众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强百姓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准,改革发展的所有举措,都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都要有利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

  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号召全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医疗水平。“更好的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发展。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发展关乎13亿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利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实现“百姓富”,再造“生态美”。“更满意的收入”是小康的重要标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全体人民都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才能有全面的小康。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稳稳守护着亿万百姓。“更优美的环境”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全民安居乐业、人人向上向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更稳定的工作”才能“乐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使百姓在寻常日子中安身立命,为全面小康凝心聚力。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光芒
下一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