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求是笔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纲领性文献

     核心要点:

  ■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总揽全局、实事求是,明确宣示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 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根本的是要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光辉旗帜的科学指引。

  ■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整地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战略谋划的全局性、前瞻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

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李洪峰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总揽全局、实事求是,明确宣示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明确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对我们党96年来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改变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伟大历史进程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基础。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再次宣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不懈奋斗,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明确宣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又一个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经过改革开放39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深刻领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要注意把握“变”与“不变”。“变”,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前提下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同一方向、在新时代实践和认识基础上新的发展前进。“不变”,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又要牢牢把握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建设全面发展的、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明确宣示我们党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重要论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立了长远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又把第二个百年目标确定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前,要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新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报告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过程的根本思想。目标体现宗旨,思想指导行动。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时代的指导思想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董云虎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方位、聚焦新矛盾、明确新使命,阐明新思想、提出新方略,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构建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时代之问、聚焦当下实践,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世界眼光,贯通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全面回答。这一重要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8个明确”“14个坚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思考,对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改革发展的路径、目标、方法作出了全方位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具体展开。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根本的是要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光辉旗帜的科学指引。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宣传普及,加强研究阐释,推动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的“新论断”,自觉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放到“新时代”这个定位中来衡量、来谋划、来部署、来推进,进一步找准新坐标、把握大逻辑,完善发展战略、健全各项政策,更好地谋定后动、赢得未来。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以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为引领,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接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进一步明确新要求、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就,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的行动纲领

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这14条基本方略,涵盖了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的新总结、新概括,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发展动力、发展理念、发展目的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征。党的基本方略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是紧密相联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基本理论在政治路线上的集中体现,党的基本方略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实践要求。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方略,就是要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整地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战略谋划的全局性、前瞻性。总任务的确立,清晰地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于引导全党登高望远、心无旁骛、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进,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从总体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性目标要求及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还根据新的实践,紧紧扣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紧紧扣住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政策措施,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体现了科学性和创新性要求,构成了完整的政策措施体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设计蓝图和清晰具体的行动路线图。



  

新时代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建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走自己的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现代化是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唯一的。对于如何实现现代化,中国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实践。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由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过去5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前进;社会主义必将不断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开辟发展新境界,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系统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理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崇高追求。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当今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超越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必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力量。随着新兴国家崛起、世界多极化加速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了方向。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我国在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多,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推动国际社会不断走向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时代。

上一篇:新型智库要架好“四梁”立好“八柱”
下一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