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张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 宇

     编者按 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其形成发展的来龙去脉,增强理论自信,推动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一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消除城乡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融合;阶级和国家的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过渡时期可以采取合作制、商品生产等多种中介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但这些理论只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而不是它的完成形态,更不是它的终结,因而要在实践中加以不断的检验、丰富和发展。

       十月革命前后的一段时期里,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经济学“消亡”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颇为流行。这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关于无组织的社会经济的科学,因此,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末日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告终。上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初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学“消亡”的观点被否定了,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形成,并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了系统的表达,其主要观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有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规律;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最基本的分配形式和重要的经济规律。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作了最初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内在规律作了具体的阐发,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也有不少片面甚至错误的东西,主要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最一般、最抽象的规定,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具体形式或具体模式相混同,把计划经济体制当作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新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如: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综合平衡;实行中央与地方并举,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各方各得其所;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多次号召全党干部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肯定了其正确的方面,指出其存在的缺点错误,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进行了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评价这个决定“写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30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科学发展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关于实行“三步走战略”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理论,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包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等。这些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同时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丰富人类经济思想的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这是我们在经济领域中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三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迈向新的历史时代。

      首先,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意义。他强调,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其次,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他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四,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他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新的实际,指导新的实践,研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新认识,发现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创造新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胜利。

上一篇:肖华平:新媒体时代更应全面激发高校思政课活力
下一篇:当下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的十个问题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