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提升县委书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领导力

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县委书记扮演着宏观之末、微观之始的角色,从“纽结”到“一线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的定位,揭示出他们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书记作为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提升核心领导力。

要有引领科学发展的远见卓识。一个地区的持续科学发展关键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引领,县委书记在县域发展思路的确定与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具备战略思维。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地区发展定位,抓住机遇,借势借力推动地区发展。其次,要重视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分析本地区发展的历史脉络、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刻把握地区情况的基础上,理出合理的发展思路。第三,要善于凝聚共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调动干部群众谋划地区发展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完善思路,营造团结、向上、拼搏、奉献的区域氛围,推动工作思路向实践转化。

要有推动深化改革的执着韧劲。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县一级既是贯彻改革顶层设计的执行主体,又是为改革提供新鲜经验的重要基地。县委书记作为贯彻顶层设计、领导县域改革的总指挥,需要具备执着的执行力。首先,要有历史担当精神。要本着“新官要理旧账”“功成不必在我”的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其次,要勇于开拓创新。要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带领干部群众大胆试验、勇于创新,从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获取真知,为顶层设计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要善于统筹各方利益。要强化系统思维,善于统筹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使改革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循序推进,特别要注意在改革中保护普通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要有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胸襟。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县委书记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把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的重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首先,要有守法执法的自觉。作为一县主要领导,如果不能认清形势,不能积极投入依法治国的事业,甚至依然抱“权大于法”之残、守“领导人意志就是法”之缺,就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障碍。要带头强化法治意识,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规范权力行使,把依法行政的意识贯穿执政的每一个环节。其次,要强化法治思维。在县域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强化法治思维,涵养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观念,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营造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善于运用现代治理方法。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职,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推动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引入外部力量建立智库,并给智库提供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保证其充分发表意见,提升重大决策的科学水平。

要有坚持从严治党的担当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和坚强保证。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目标任务,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自觉,固化为形象,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要时刻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实际行动感召广大党员干部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其次,要善于抓班子带队伍。要善于讲原则、讲规矩、讲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沟通配合,对待同志既严格管理,又讲感情,在原则问题上不“和稀泥”,以强大的人格魅力维护班子团结。要善于了解和培养干部,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和发展愿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在党内树立风清气正的氛围,坚持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第三,要有坚持原则的魄力。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负责,不当老好人,不做“和事佬”,不怕得罪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勇于与“庸懒散奢”现象做斗争,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用铁的纪律匡正风气。

(邓会勇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架起合力实现全面小康的“连心桥”——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有感
下一篇:倡导“时间文明”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