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又包含着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创新的期待,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定信心、担当历史责任、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指明了方向。

理论自信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也是我们党高度理论自信的体现。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对肩负伟大使命的勇于担当,都源自高度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和伟大的实践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理论自信,体现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回答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就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充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作用。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相结合,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中国实际,回答中国问题,成功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课题。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直面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践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理论也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中国梦的提出,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人民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发展中大步前进。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一带一路”“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构想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图景,体现了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它深刻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应有什么样的担当、中国的国家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中国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了智慧,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当使命主动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决定了增强理论自信就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使我国踏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开创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都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而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又具有内在的联系,都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与升华。可以说,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每一次创新又都推动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给予了厚望,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因此,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党的理论实践成果进行综合创新,是增强理论自信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时代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时代正呼唤着理论创新,这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总体上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活跃;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这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要有不懈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更要有关心和解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学术敏感。以人民为中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顺势而为,将个人的学术追求融汇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执笔人:云莉)


上一篇:凝聚力:中国模式的巨大政治优势
下一篇:深刻把握经济协调发展规律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