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新区定位,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生态宜人、环境宜居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大本钱。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其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路。

  统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构建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新城。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绿色承接、高端承接、精准承接、升级承接的原则,有序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避免污染企业异地转移。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构建现代智慧新城,实现城市高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合理规划人口空间布局和严格控制人口过度膨胀,使人口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人口规模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紧邻白洋淀这个“华北之肾”,既要利用白洋淀自然生态优势,又要坚决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以水定城”和“生态护城”,突出生产与生活、生态的共融。坚持做好京津冀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联防联控,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探索人口密集地区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形成示范效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系统思维抓生态建设,以底线思维抓环境保护,划定生态红线,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工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铁腕治理污染企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雄安新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

  统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外联通、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加大对白洋淀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通过引水调水、污染综合治理、淀区空间布局优化、入淀河流整治等措施,把白洋淀管理好、维护好,充分发挥白洋淀在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和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完善能源供应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利用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示范区。

      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必须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打破思维定式,转变发展理念,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要坚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雄安品牌”,推进经济提质增效。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利用京津人才科技资源密集优势,在雄安新区建设一批联合研发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增强雄安新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发展。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实施创新型人才专项计划,吸引人才集聚,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鼓励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吸纳国内和国际高端人才,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高端人才不仅能够引进来,还能够留得住、用得好。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府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和创新收益合理分配。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构建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新薄弱环节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的扶持引导作用。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雄安新区内部、雄安新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促进空间均衡发展。依据雄安新区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产业、人口和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确保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结构,推进集约高效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产业分布与人口分布大体均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协调。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定位,加快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守耕地红线,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加快提升新区城市发展质量,夯实城市发展基础,把新区建设成为绿色智慧新城和生态城市。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相结合,把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对雄安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无序扩张,促进新区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根据战略定位和产业优先发展方向,推进雄安新区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发展,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补齐河北区域经济发展短板。以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优化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空间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政策对接,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

      坚持开放发展,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通过内外联动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提高雄安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自然离不开区域协同发展。要高端高效承接好北京疏解的非首都功能,承接好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要利用好京津创新资源,提升新区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吸引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医疗资源、重要的科研资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总部资源在新区聚集。要建设互联互通的绿色智慧交通系统,为商品和要素跨区流动提供保障。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进新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新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的衔接,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双向开放中提高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和优质一流的营商环境,把雄安新区建成新时期我国开放发展的先行区。

  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实践。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和千年伟业,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党中央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中,把雄安新区打造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纪良纲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校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王伟光:为人民做研究 建高水平智库
下一篇:姜春云:论人民公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