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作者: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彭建强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需求升级,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应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活力有效释放,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断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经营模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以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产业、新业态是现代生产技术及管理要素与传统的农业农村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和创新的产物,遵循着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创新路径和生成机理,通过要素聚合、叠加衍生和交互作用生成新的经济形态,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供给和增量效益。从产业融合来看,农业与信息产业、农业与文化产业、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与工业的相互融合,不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新产业、新业态。从产业链延伸来看,农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结构,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从功能拓展来看,呼应现代人们越来越强烈的“乡愁”情结和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的向往,农业本身正在发挥和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和价值。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农业农村经济活动深度“联姻”,催生了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背景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的经营模式,成为引领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消费的新动力。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等优势,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就业增收注入持久活力。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乡村休闲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基础,依托农村自然生态景观、传统民俗建筑、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活动、特色农业产业、农村手工艺等特色资源,以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为基本形式,拓展生成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康体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新兴旅游方式。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乡村休闲旅游突出乡土、田园、休闲主题,强调亲近自然、体验农业、感受民俗、品味文化,让现代都市的人们感受“乡愁”的幸福和惬意。随着农业生态、旅游价值的不断凸显,以及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的增强,“农家乐”“休闲农业”“文化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我国很多农村保留着传统特色的村容村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和新秀奇特的自然风景,应依托农村特有的旅游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和资源特色,采取“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产业,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积极发展特色村寨民俗游、现代农业园区游、农家乐等多种旅游形式,将休闲养生、科普教育、康体运动等新元素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要科学规划、设计和建设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路线,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集中打造一批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高水平的“休闲农庄”“文化农庄”“田园农庄”,使之成为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名片。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经济开始广泛扎根于农村,各类农村消费品电商、农业生产资料电商、农产品电商蓬勃发展。农村电商是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在网上完成产品、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经济活动。农村电商通过把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广泛应用到农业、农村工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领域,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共同产生叠加效应和聚合效应,引发商业生态的巨大变革,生成“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贸流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等新型业态。

  农村电商的迅猛发展促使农村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通过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农村市场持续升级,推动了加工业、商贸业将生产经营前端延伸到农业农村,这些产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农民创业就业,提高了农村市场活跃度。二是通过“线上销售与线下实体”互动,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极大地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地服务了农村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民生活。

  从当前来看,发展农村电商还需着力加强信息技术、物流体系和配套服务等薄弱环节。一是夯实农村电商发展的技术基础。鼓励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企业以及邮政储蓄、供销社系统企业等进军农村电商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平台推广,改善农村用户的网络环境。二是完善农村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依托农村乡镇客运站点,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仓储、分拨、配送等功能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加强农村电商之间物流配送体系的资源共享。三是建立电商产业园。鼓励地方政府围绕农村电子商务节点,建立县级电商产业园,通过完善人才、技术、政策、资金配套服务,使农村电子商务更好地对接各类产业。四是拓展服务功能,延伸农村电商产业链。立足电商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优势,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现从单一网络销售向综合服务转变。

  创新产销模式,促进现代食品产业纵深发展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收入提高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食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对食品的消费正在从“原料食品”向“加工食品”转变,“基本必需食品”向“功能选择食品”转变,更加注重食品的方便、快捷、功能等附加属性。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样化营养健康需求为目标的大健康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成为食品产业拓展增值的一大亮点。

  现代食品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深度延伸,它覆盖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和环节。整体来看,当前我国食品产业拓展和融合程度依然较低,食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依然不足。随着现代营销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食品产业的经营组织方式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应适应新时期消费需求趋势,加快食品产业经营业态和营销方式创新,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一是采取现代化经营手段,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通过完善物流与服务体系,强化终端保障,实现从产地到超市、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提高食品生产与流通效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通过提高原料加工深度、增加食品品种和增强食品功能,推出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消费产品,开发细分市场、拓展市场深度,扩大食品产业利润空间。三是创新食品销售模式。采取“线上+实体门店”互动方式,通过发展食品连锁经营和升级食品配送服务,扩大终端市场消费群体。

  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打造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村庄的传统功能不断拓展,许多乡村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民居住的空间场所,开始发展成为“创客”创新创业、城镇居民休闲养生的重要基地。尤其是一些特色村镇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产业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于一体,融现代生产、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于一身的创新创业空间。这些特色村镇的创新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而且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从建设目标来看,特色村镇是指依托村庄空间地域载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条件,以生态宜居环境为吸引,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地域单元。特色村镇具有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点,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我国农村自然地理风貌各异,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应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围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村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服务功能,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风情魅力村镇,实现村庄风貌、村落文化和村庄经济的同步提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实施特色村镇示范工程,促进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和功能升级,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互动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黄坤明:创建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下一篇: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