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9%受访者认为“当年家庭收入”会下降,高出2015年6.12个百分点。39.07%非正规就业者认为家庭收入会下降,高出2015年8.21个百分点。
31.60%受访者对“家庭生活”表示没有不满意,较2015年提高2.95个百分点。28.13%受访者对“收入”表示最不满意,较2015年下降2.67个百分点。3.83%受访者对“就业”表示最不满意,较2015年下降3.98个百分点。
社会环境
对“社会环境”没有不满意的比例为46.34%,较2015年提高了11.74个百分点。最不满意的领域为“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比例分别为15.29%和12.81%。
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高,对未来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担忧有所增加。这表明,近年来中央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须针对重点领域、关键人群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受访者对家庭生活明确表示没有不满意的比例为31.60%,较2015年提高2.95个百分点。收入虽仍是当前城乡受访者最不满意的因素,选择比例达28.13%,但较2015年下降了2.67个百分点。选择最不满意是就业的比例有3.83%,较2015年下降3.98个百分点。受经济下行影响最大的流动人口选择就业为最不满意的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
46.34%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环境没有不满意,较2015年提高了11.74个百分点。受访者最不满意的仍是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选择比例分别为15.29%和12.81%。相比之下,受访者对政府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收入预期下降范围有所扩大,社会救助政策发挥重要托底作用
经济形势变化对家庭收入预期产生了一定影响,32.99%的受访者认为当年家庭收入会下降,比2015年高6.12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认为家庭收入会减少的比例为24.9%,较2015年下降了6.04个百分点。但受经济下行影响最大的非正规就业者认为家庭收入会下降的比例扩大至39.07%,比2015年高8.21个百分点。40.08%的农村受访者认为家庭收入会下降,较2015年高7.57个百分点。
以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12.26%的受访者获得过各种政府经济援助,较2015年提高了3.74个百分点。农村受访者中获得政府各种经济援助的比例达到16.98%,较2015年提高7.18个百分点。主要援助形式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6.87%的受访者曾获得低保。
瞄准重点领域、关键人群提高公共服务保障力度
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在30岁以上受访者中,农业户籍受访者没有任何养老保险的比例为21.39%,比非农户籍受访者高7.02个百分点。农业户籍受访者对养老有些担心和很担心的比例为63.09%,比非农户籍受访者高5.91个百分点。应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对农村医疗基本保障的支持力度。农村家庭的医疗支出压力较大,28.06%的农村受访者认为家庭支出压力最大的是医疗,比总体高3.86个百分点。65.42%的农业户籍受访者对未来家庭成员生病后没钱看病非常担心和比较担心,比非农户籍受访者高5.55个百分点;因家人生病而借钱的比例达到22.43%,比非农户籍受访者高10.61个百分点。应进一步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切实降低个人的医疗负担。
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达到14.78%和34.90%,分别比总体高11.45和24.94个百分点。流动人口选择家庭生活最不满意的是住房和子女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5.60%和12.12%,较总体分别高8.15和5.84个百分点。今后,应切实提高医疗和养老保险对流动人口的覆盖,做好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的政策衔接。改善流动人口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继续强化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优化困难人群信息登记和收入动态监测制度,实现精准支持和应保尽保,编织好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
(作者:程郁 阮荣平 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