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开始步入新的历史时期。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

  这种大背景告诉我们,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在爬陡坡、过大坎、趟深水、涉险滩的艰难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出于对中国未来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考量,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2015年初,盛世中国,万象回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辩证地阐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绘就发展蓝图,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9.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04万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万亿元人民币,突破了10万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人民币。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大约要达到79.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218元人民币。要达到这个目标,在余下的6年时间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需要增加16万亿元,人均收入要增加18051元。

  党的十八大后,小康社会的目标质量提高了。从单纯重视GDP增长到如今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并列实现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所提倡的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的新要求,“人民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使命意识。下一步还将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探索体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方法途径。注重人均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统计学概念调整,更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的转变,本质上体现的是群众观和以人为本在实际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落实,而人均的不断提高才能使人民有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显然,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扩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系统中,形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美丽中国更加强盛,为本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筑梦中国的强大动力

  孙子有曰:“上下同欲者胜”。今日中国,用什么去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面对重大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高瞻远瞩,善于从历史出发,指向未来。党的十八大后,他强调要找出团结凝聚人民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及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包括大陆、港澳台和全世界各地中华儿女。中国梦用一句话表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用三句话表述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与热议。

  我们被中国梦激荡与鼓舞,是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辉煌与耻辱。往前看,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有1500年处于盛世。其标志:一是疆土辽阔。唐朝1000万平方公里,元朝(忽必烈时期)1500万平方公里,清朝(康熙时期)1300万平方公里;二是科技发达。十五世纪前,世界300项重大科技发明创造,中国占175项;三是城市与人口多。十五世纪前,世界50万人口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四是经济发达。1820年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3%,是历史上最高的。而1840年之后,闭关锁国,积弱难返,列强入侵,山河破碎。到1894年,美国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而同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落败,经济总量跌至美国一半以下。而今,经过改革开放36年的奋起直追,我们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GDP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中国用了14年,而美国用了31年。再有36年的拼搏,我们就将实现梦想。这一切靠的是改革开放,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肯定。

  实现中国梦,必须用改革提供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时作出决定:全面深化改革。这次改革与以往的最大不同:一是全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涉及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二是艰难。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涉及部门多、跨越不同领域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三是远近兼顾。既要直面群众反响的强烈问题,立行立改,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设计好标本兼治的制度。

  一年多来,改革推进成效明显:中央层面80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有关部门、行业已完成108项改革,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一些阻力较大,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攻克。比如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20多年来的首次大修改;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经修改后正式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延续半个世纪,关系亿万人口,涉及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给市场释放活力,国家率先下放权力,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空前。国务院已累计取消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各省纷纷效仿,大力减政放权,每项改革举措,都剑指“审批多”、“审批慢”、“审批难”等顽症,推行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中国的高速发展与巨变,源自于1978年至今的改革开放,创造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令世界惊叹与瞩目。在中国,这场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经走过36年不平凡的历程。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最大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整个民族有了自信,使中华儿女有了自豪与自尊。一个中华传统春节,竟让世界为之动容:在40天里,将有大约28亿人次集中迁徙,这是何等景观,全世界都在期盼中国游客到访,一个国家的消费力,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毋庸置疑,在所有重要领域,中国追赶的速度都是最快的,不论一些人怎样“呲必中国”,客观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在迅速缩小。纵观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和平盛世平均不到100年。只要给中国时间,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一定会消除170年近代历史的耻辱,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继续为世界文明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国外学者指出:中国已从时代的追赶者,逐步成为强有力的引领者!

  当前,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迅速启动落实新一轮吉林振兴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作出组建“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大决策,把其作为吉林省加快振兴发展的对外开放重大战略平台,集中长春、吉林两市优势,规划、控制面积3710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面积的1.5倍。整合产业资源,释放、创造更大的发展活力与效率,打造吉林经济升级版,主动融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畅通吉林省陆海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长吉图强大腹地支撑,到2020年至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与新型城市服务体系,产学研创新发展体系和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体系,为将来申报建设自由贸易区创造充分条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为我们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更加自觉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治是现代社会制度文明的精髓。近现代世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法治是国家步入现代社会、走向繁荣富强、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两个主题、两个决定,形成姊妹篇和一“破”一“立”的辩证关系。破立并举,有机统一。破除防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目的是“立”,建立更加有利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法治国家。从长远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解决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一轮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需要法治引领,法治需要改革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改革要与法有据,立法必须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法治要紧跟改革的进程和步伐,通过法治来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改革深化。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以法律来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政府的作用也需要法律规范。没有法律约束和保护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必然会走向混乱。法律不配套、不健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改革不可能引向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中国未来不只是要建立一个经济大国,更重要的目标是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国家,才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不辱使命的领导核心

  十八大之后,我们党肩负的重大任务就是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即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阶段即到建国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制定的目标任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的任务比以往更为艰巨、复杂、紧迫而光荣。只有顺利实现第一个目标,才能为第二个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伟大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的这一使命,必须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纯洁先进、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人民信赖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四个全面”中,一个目标统领、三位一体举措,把从严治党作为根本来抓。

  我们党是一个在大国中长期执政的大党,拥有8600万党员,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还多。只要这个堡垒内部不垮,任何人都难以打垮;只要这个组织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就能经受任何风浪考验;只要这个先锋队始终牢记自己的宗旨,就会拥有13亿人民的力量,任何强敌都能战胜!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中央已经做出全面部署,并迅速推进落实。态度鲜明,决心坚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惩育并举,标本兼治。从严治党已经成为新常态,管党治党责任更加具体化,正风肃纪进入常态化,执纪问责呈现刚性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做到领域无死角,主体全覆盖,常抓不松懈。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修养,防微杜渐,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二要坚持守纪律讲规矩这个根本,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不搞团团伙伙、不搞拉帮结派,不营造个人“小圈子”,不热衷结“乡缘”、“学缘”、“友缘”,搞私相授受。严守党的纪律,必须遵守党的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自觉维护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要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促进“两个责任”落实。中央明确提出从严治党,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监督责任。这说明“两个责任”是各级党委和纪委的主业,要着力管好分内之事,切实履职尽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务必抓出成效。四要始终聚焦“四风”这个重点,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推进持续好转,绝不让已经改进的作风问题出现反弹。从严治党,内涵着要教育党员干部自觉珍惜来之不易的清爽环境,习惯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习惯于在法治的轨道上执政用权。(吴彦杰)

上一篇: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下一篇:政治生态与干部成长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