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危旭芳
新年伊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聚焦“三农”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突出彰显了党中央重农固本、惠农安民的治国智慧。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标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首见于2015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以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密集提及,如今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写入标题,这意味着中央高层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其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其核心要义可以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来概括。
值得关注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多种少种、品种替代或寻求压力释放、总量平衡,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具体包括:从主要解决供给不足向更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主要着力于单维结构(生产结构)向更注重多维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等)转变;从主要着眼于生产力范畴向更注重兼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同发展转变,着力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等。
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也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我国农业供求总量矛盾得到改善,但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转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在供给侧,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态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
一方面,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我国“三农”形势持续向好,为整体经济稳中求进奠定了厚实基础,但同时面临的新旧矛盾与困难仍然很突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要素配置不合理,体制机制不顺,资源环境压力大,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成本补贴“黄线”逼近与资源环境“红灯”亮起的双重约束等,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站在实现战略跨越的新起点上,内外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内部来看,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既提供了物质保障也增添了库存高企的压力;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潜力饱满待放,既提供了引导动力也加大了转型压力。从外部来看,内外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既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实现战略跨越的必然要求。
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在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重点在改革,成败也看改革。《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也就是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矛盾和问题。而改革的核心在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涉及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和效率提升;既是一次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因此,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变革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动农业产品结构调优、生产方式调绿、产业体系调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村创业创新机制等一系列关键性改革。这些改革虽然涉及的领域不同、侧重点各异,但基本的改革逻辑都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协同发力,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依托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的活力红利,为改革注入全新动力和动能,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均衡。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许多新举措,将为进一步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注入发展新动力,释放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危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