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依据和内在要求

作者:空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 王寿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并列,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践表明,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挺起脊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奋图强,蓬勃向上;只有明确文化自信的客观依据和内在要求,才能认清中国文化的独特品质和光明前景,从而保持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和信念。

一、理论基础的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目标取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本特征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时代品格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功能作用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可靠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的。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给中国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文化具有两重性,既有优秀文化、有益文化,也有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这就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我国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思潮更加多变的条件下,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才能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从根本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历史传统的悠久性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虽屡经磨难,却一次次衰而复兴、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主要是源于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内在力量。其中诸如刚直不阿的人格追求,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文以载道的艺术境界,载舟覆舟的民本情怀,天下一家的和谐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等;诸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推己及人、仁爱好礼的社会美德,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等,这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财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能真正实现强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既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三、继承借鉴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包容品质。因此,文化建设应秉承尊重、包容、择善从之的优良传统,坚持沙里淘金、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形成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文化。同时,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因此,文化建设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舆论传播的制高点,扩大主流文化在网络社会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在中华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了世界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多元共生、自成一体的文化形态。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也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汲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要坚持博采众长、转化再造、洋为中用的原则,紧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进步的新趋势,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感召力。要把有益外来文化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元素,打上中国烙印,形成中国风格,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针,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基石,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主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取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科学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所作出的正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对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一定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使中华文化成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中华文化蓬勃生机,迎来全面复兴的光明前景。

上一篇:党内法规的程序法则
下一篇:好家风构筑不想腐堤坝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